問:甚麼是「天堂」?甚麼是「地獄」?

答:中國人一聽見地獄,就想起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這些恐怖懲罰的地方。這些並不是基督教對地獄的理解,而是來自佛教對地獄的描述,將地獄對應一個人生前所做多少惡事而施刑。如“挑根”是因為在生時挑撥離間、誣告別人;“炸油鍋”是為非作歹、欺善凌弱;都是源於佛教的報應觀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基督教又如何呢?基督教對天堂和地獄的理解是:「天堂」是人死後永遠與上帝同在的狀態;而「地獄」就是人死後永遠與上帝分隔、沒有上帝同在的狀態。人死後,誰會進入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狀態,就在於那人生前選擇願不願意與上帝和好、和祂建立關係。願意的,死後就會在永恆中與上帝同在,也就是天堂;不願意的,則會永遠與上帝分開,那就是地獄。對於基督教信仰來說,一個人的靈魂是去天堂或者去地獄,是那個人在生時,自由選擇的自然結果 (natural consequence)。

 

有人說,上帝因為人不皈依他,就將他「打進十八層地獄」,這是極大的誤會。第一,正如上文提及,十八層地獄的理解根本不是來自基督教。第二,基督教的地獄不是對應人生前做了多少惡事而懲罰人的地方,而是人自己選擇的結果。或者你說,基督教形容地獄是很受苦的地方啊!你是對的。然而,地獄的苦,不是因為懲罰、而是因為沒有上帝的同在。一個沒有真善美根源、沒有上帝同在的狀態,不會再有善、美和真理;也沒有光明、愛、創意等,這才是最大的痛苦狀態。幾年前跟大學同學重聚,有同學知道我是基督徒,半開玩笑地說:「老實說,我是寧願下地獄!因為我幾位老朋友都去了那裡,我也想去那裡,跟他們見見面,打打麻將。」我也輕鬆回答:「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獄,是人在生時作出決定,與上帝是否建立關係而帶來的自然結果。

如果是這樣,你在地獄得到的體會,跟你想象的可能很不相同。你希望再見到昔日的好朋友,但朋友之間的忠義、友情是因為有愛,愛是來自上帝。一個沒有上帝同在的狀態,連愛都沒有;所以老朋友不會認你,更不會像以前一樣歡迎你,他們只會殘害你。你說希望大家打打麻將,互相聯誼、快樂;不過打麻將的樂趣,在於大家在牌局中的創意而帶來興奮。一種沒有創造主宰同在的狀態,連創意都不會存在;牌局就只是無意識的身體動作而已。這就是地獄!這種痛苦的狀態,恐怕比《聖經》用象徵性的描述為火燒、蟲咬、哀哭切齒來得更痛苦、更恐怖。地獄不是計算你在生時的修為如何,而是你在生時願意或不願意與上帝建立關係。

上帝的心意在《聖經》表達得很清楚:祂願意所有人都能夠永遠與祂一起,期望與人有愛和親切的關係,直到永恆。除非你堅決拒絕上帝這愛的心意,否則你會很自然地與上帝永遠同在,這就是天堂。因此,你要用你的自由選擇堅決地拒絕上帝,不願意與宇宙的主宰拉上任何關係,才能夠下到地獄。

再打個比方:若你要乘坐飛機去美國的紐約,(假設)航班的編號是777;若你要飛到英國的倫敦,航班的編號是666。你走到航空公司的櫃台前,向服務員說要去紐約,卻堅持要乘坐666航班!服務員對你說:「去紐約就一定要坐777航班。」你抗議說:「為甚麼不行呢?我道德高尚、樂於助人,還打算幫助同機的老婆婆拿行李…」服務員會告訴你,這是兩碼子的事!航班訂立的編制與你的道德水平,是兩種不同層面的考慮;你的道德修為固然尊貴,但是你乘坐666航班,目的地仍然是倫敦,不會是紐約。

基督教信仰從來沒有輕視道德人格的修養。基督教的核心價值不就是「愛」嗎?這豈不是倫理的最高表現?既然如此,基督教信仰又怎會輕視人要行善、不可行惡這些道德情操呢?然而,決意拒絕與上帝建立和好關係的人,上帝是不會勉強他們與自己永遠同在,結果就只有永恆的分離。

------------------------------------------------------

問:基督教信仰如何看人類未來的歷史?

答:基督教信仰對整體人類歷史的將來,以及個人的人生際遇,提供了獨特的信息,是因為基督教知道那位掌管歷史、人生際遇的至高主宰,並不是無意識的命理、術數機制或者某種原理,而是一位有情意、關懷、智慧,並且有充分能力去看顧的上帝。祂具體地透過「道成肉身」顯現為耶穌基督,給我們充分把握,藉著祂勝過死亡而復活的事實,讓我們確切地肯定,耶穌基督對於人死後的狀態,以及將來人類要發生的事情的預告,都能夠提供真確而可靠的答案。

1.《聖經》預告將來的世界和人的命運的信息基礎:我在這裡簡略聲明,我是站在基督教信仰的立場出發。關於未來事情的陳述,我不可以只憑自己主觀的臆測,而是根據《聖經》所提供的內容。因為我相信《聖經》是至高主宰上帝對人類的啟示,記載了上帝願意人類要知道、關於祂和這個世界需要認識的真理;也成為我們可以預告將來的世界和人類命運的信息基礎。

2.《聖經》直接和清楚宣佈的七點信息:第一,上帝是知道未來所發生的事情,並且願意向人類透露未來世界一部分的信息。這些啟示(revelation)目的不是要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要向人預告部分將要發生的情況,從而讓人以警醒的態度預備迎見未來。第二,人的生命具有不朽性(immortality)。儘管人今生的肉體有限有盡,但當死亡來臨時,人的生命並不會因此而結束;肉體雖然失去生命的功能,但靈魂會繼續存在,並且延展至永遠,將來以肉身復活(resurrection)的狀態存在。第三,上帝不單可以預告未來,而且擁有至高的能力(sovereignty),終極地掌握、掌管未來。第四,上帝至終會得勝,在永恆中最終將宇宙帶回與祂同在的完美狀態,是終極永恆完美的前瞻與祝福(eternal blessing)。第五,上帝終極掌權得勝的來臨,關鍵的轉捩點是耶穌基督將來的再臨(the Second Coming)。第六,在宇宙、人類終極得勝出現前,會面對格外嚴重的災難,《聖經》預告會有大災難(tribulation)來臨。第七,人死後都要面對上帝終極的評審,結果有人會與上帝永遠同在,亦有人會與上帝永遠分開。即人死後有審判(the Last Judgment),有天堂與地獄這兩種狀態。

3.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當我們追問將來發生的事情更加具體的情況是怎樣,《聖經》並沒有直接的回答和描述,甚至嚴格的研究學者們提出並不完全相同的答案。我認為大家不用勉強去辯明誰對、誰錯,只要認同上述七個《聖經》大原則,用開放和謙卑的心,參考對方推演出來的不同理解。

• 《聖經》並沒有意圖把將來發生的事情,按先後順序有系統地繪畫出來:預告將來發生的信息是分散在不同作品篇章內,要重組信息之間如何銜接,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和立場。所以有些事件間的先後次序,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

• 《聖經》預告的表達方式,有直接的陳述,有象徵性的文學手法:直接的預告,例如路加記載耶穌的門徒一同親眼目睹耶穌被接升天,然後有天使說:「…你們看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也要怎樣回來。」(使1:10-

11)。《聖經》也用了象徵文學手法,例如《但以理書》、《撒迦利亞書》、《啟示錄》,都運用了大的象徵語言(symbolism)。

• 《聖經》的預言,要我們保持警醒而不是「對號入座」:有人或者會埋怨,為甚麼上帝啟示未來所發生的事情時,不可以清楚地描述?我覺得這正是上帝的智慧,以及祂對我們的善意。上帝關於未來的預告,不是要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是讓我們更確認祂的能力和對歷史的掌權。我們不能夠確切肯定具體的情況會如何、時間上在何時發生,以致我們不能在歷史的現象上對號入座。否則,我們只懂得被動地等待情況和事件的來臨。我們向前遙望,知道會有奇妙的事情在上帝手中,但時機無法確定,以致我們常常帶著警醒的態度——在困難中依然忍耐、等候,同時又盡忠地努力拼搏,邁向不知尚有多遠的前路。

(溫博士為城北堂顧問教牧)

*蒙允撮錄《今生來世》, 溫偉耀著, 明風出版

 

 

 

Last modified on 週一, 19 十一月 2018 12:00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