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地」* 是近年在香港流行的一個潮語,形容某些人的想法,甚至行為脫離普羅大眾,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他們雙腳離地,活於天際,高高在上。

離地現象背後成因是經濟社會狀況,把人分成一層一層,長期在自己的階層中生活,使人看不見其他人的生活而出現言詞及思想的隔閡。我們未必認同階級理論,但社會學家對經濟地位決定人的視點,有一定的道理。這種情況在不斷中產化的基督教會是存在的,也由於基督信仰經常宣講永生並超越的「永恆」內容,使我們的思維更容易出現與群眾脫離,對一般現實生活出現瞭解上的脫節。

另一種離地現象則來自宗教信仰的本質。舉一個例子,有基督徒閉目祈禱。他父親在他祈禱後就罵一句:耶穌給飯你食呀!這種由未信的人所提出的「離地」挑戰,就是心靈而非物質的層次。凡信仰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心靈層次,那是宗教信仰寶貴之處。沒有宗教信仰追求的人常常容易出現誤解,一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另說信是好卻不要太迷。他們不瞭解人類任何活動,其實都有不可見的精神或心靈部份,往往驅使著活動和生活的安排。有人這樣說:人都拜神,不是如來佛就是基督耶穌,不是阿拉就是拜金愛美或崇尚國家主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終極追求。

這不等於面對別人批評我們「離地」時不用反省和改良,只停留在宗教信仰述語的圈內,而對大千世界不理不睬。

看看耶穌如何得到門徒對他的評價:「太初有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1)這是不離地的最佳描述。第一,那不可見、不可摸永恆不變的道,降落出現在地上。第二,道成了肉身成了世人的一份子,有人甚至批評他貪食好酒。第三,從他的生命和生活中看見了「真理」和「恩典」,說明不離地不算是最終目標,見證上帝的恩典和真理才是。我們思考離地的批評時,最重要的參考是聖子耶穌33的生命。


基督信仰偉大之處,不是一套無敵的神學論述,而是一種介入痛苦的勇氣和力量,因為耶穌基督走進了人類的苦痛,最後被釘死來消解人類對苦難世界的質問。如果人們拿苦難之謎來問上帝為甚麼,上帝沒有給他們一個完美的神學或哲學答案,反而掉給人們另一個謎,就是祂獨生兒子以極軟弱、極不光彩的形式被殺。他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極重要的「落地」榜樣。


對於世上的苦與難,基督走進人群中去承擔,以無助的方式來經歷天父與聖靈的同在,放膽而徹底地相信天父的能力與旨意。這就是信仰不離地的秘密。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因為參與行刺希特拉而被殺,他寫過這樣的一段話,大意是:作為基督徒,其實是參與基督在世的苦難,把自己無條件的交託上帝,這是作為基督徒的實義,並過著全然信靠的生活;這樣,成功不會叫我們驕傲,失敗不會叫我們沮喪。

 

「道成肉身」如果是信仰實踐的典範,我們如何從天堂的盼望走到現實的生活中?

瞭解耶穌的朋友名單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跟耶穌有接觸的人包括妓女、乞丐、瞎子、跛子和一切今日保險公司都不擔保的原生病人,他們是被社會排斥的人,包括人民公敵稅吏、所謂「罪人」、窮人、外邦人、技術工人、婦人、高官、宗教人士、權貴和有學識之士。這張名單也告訴我們,耶穌如何運用時間與生命,看出他的生活優先。對於他們生命中所面對的處境和問題,耶穌其實沒有預設的答案,只有一種即場回應的智慧、一種從清醒靈魂而來的知覺和一份愛。他知道上帝是天父,而且對世界有一份極大的愛和管治力。他跟這份愛有很大的連繫。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學習相信天父會照管著一切,求問上帝自己此刻的生命任務是甚麼,又用最大的誠意與力量來愛身邊出現的人。我相信這就是不離地的信仰。

 

最近的四、五年裡,我遇到不同的事而無法用傳統信仰就解釋掉。

這些事有個人層面,也有屬於人類大範圍的,卻同時對一套既定的、有板有眼的信仰系統帶來嘲諷。這些事包括:表弟離世(比我少八年)、妹妹離世(比我少五歲)、舊同事離世(比我少七歲)、朋友患癌(比我大三歲)、伊斯蘭國的殘暴、中國接二連三的毒奶粉並對伸張正義者的逼害、污染霧霾、拆十字架、北極熊沒冰為家、敘利亞難民一世紀前被屠殺而遠走,現在他們的子孫又面臨同樣的命運而走進我們的家園或附近;同事的丈夫與兒子身體出了問題、同事之間工作相處問題、身邊的青年人在信仰上提出尖銳的批判與懷疑;走進社區中心的青年人有心學英語卻找不到老師、一大伙中國社會工作者在開會,每人身後揹著幾十個案,卻周圍撲資源替社會收拾殘局;還有老人不斷投訴子女沒有好好照顧、一個小生意店舖經理面對開店的重大壓力、一個不斷在精神治療與寄宿院舍間來回的團友⋯這一切,對我的信仰帶來了思想上的挑戰。怎樣解釋這些不幸?有甚麼可以回應而不會顯得隔岸觀火?

 

不離地的信仰,首先是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有限,對真理的認識也有限,並且需要不斷調整。

在眾多的苦難與弱勢人物之間,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不容易的心理經歷。惟有不迴避生命困難,才會經歷無奈與軟弱;也惟有在盡頭和無望中,我們才需要上帝。惟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大言不慚地說一番涼薄、不著邊際而又離地的話。有人說,信仰其實有兩次悔改:第一次叫悔改得永生,死後得天堂。第二次叫悔改落地,存天堂的盼望回到地球,切切實實地做人。福音派信仰的詬病,就是沒有第二次悔改。


我想起耶穌起初傳道時所說的話和所講的主題:「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他的意思是對自己原有的信仰認知作出激進的修改,因為天國來了。


耶穌接續在福音書裡多次多番地展現天國來了的悔改要求。八種在一般人看來並不是成功指標的價值,卻得到天父極高的評價,這就是八福。然後是對古人信仰傳說的批判,不是以牙還牙,或單愛弟兄,而是要愛仇敵。不要假冒為善,虛假造作的信仰,而是要學習在暗室中朝見天父。不為養生的事憂慮,而是為天國而活,相信天父必供應。注意心裡的光不要消滅,對世界的一切事不存敬拜的態度,而要單單的事奉主。


最重的一句話,是不能事奉神又事奉錢財,因為這就是離地信仰的陷阱所在,事奉錢財使人遠離神,也叫人與群眾遠離,變得離地。相反地,耶穌看見狐狸有洞鳥有窩,自己卻無枕首之處,因此他也最倚靠天父,最接近廣大群眾,且看見他們流離失所,如同無牧之羊。
耶穌對世界的最大影響力,是在三年多的日子中,用極其基本的天父信仰來建立一個不死的信仰群體。他察新了信徒的視野,點起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心靈,這班人對舊有的宗教及社會規範有了徹底的醒悟,願意回應耶穌的呼召,學習過道成肉身的生活,發揮了無比的時代見證力。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敬拜、彼此相愛,從此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信仰社群,一直至今延續二千多年。我們就是他們不離地生活的成果,自然也有責任繼續那份不離地的悔改精神,點亮此世。


* 註: 香港網路大典網站 http://evchk.wikia.com/wiki/%E9%9B%A2%E5%9C%B0


(作者多倫多華基教會主任牧師)

Last modified on 週三, 13 十一月 2019 15:51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