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教運動對後現代教會的啟迪

今年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城北華基教會安排了一連串的活動,其中的高潮是邀請了林榮洪博士主講「16世紀改教運動風雲:探討改教運動的前因後果及對後現代教會的意義」。印象最深刻的,是講座中最後一講「改教運動與後現代教會」。

在充滿懷疑、反權威和非常自我的後現代世代中,改教運動的四個肯定可以是當頭棒喝,叫在大海洋中迷失了方向,被一個個浪潮翻來覆去的人們帶來了曙光和出路,將信仰重新建立在神的應許上,肯定耶穌基督救恩的永恆價值,以致今日的信徒「可以大受鼓勵,

去牢牢抓住那擺在我們前面的盼望。我們擁有的這盼望,好像靈魂的錨,又牢固又可靠。」(希6:18-19,《新漢語譯本》)

 

《聖經》的至高權威16世紀改教運動的其中一個共識是,認定《聖經》的權威。無論是馬丁路德、慈運理和加爾文的神學,都是建基於啟示的真理上,以《聖經》為最高的權威。改教家著重《聖經》的翻譯和研究,馬丁路德在他隱居的日子,專注德文《聖經》翻譯,以致德國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閱讀和明白《聖經》,無需倚靠教會傳統的理解,或聖職人員的詮釋作為絕對的標準。今日我們人人可以手執《聖經》,並且可以使用不同譯本去理解真理,都是拜他們所賜,在推動研讀《聖經》普及化上,他們實在是不遺餘力。當我們秉承改教運動所帶來以《聖經》為重心的傳統,就應該珍惜《聖經》寶貴的教導,常讀《聖經》、倚靠聖靈活出內裡的真義。

在惟獨《聖經》、惟獨恩典、惟獨信心的大前題下,我們清楚明白,神的義之所以賜給我們,完全是出於神的恩,不是靠人的努力,卻是因為相信並接受神的話,就是《聖經》的話語,以信心與基督建立個人的關係。人得以與神處於正確的關係,是在於神的恩典,透過聖靈賜予重生的生命,在神面前得稱為義;這不在於人的功德和善行,因為《羅馬書》確實指明:「這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每一個相信的人;先是猶太人,然後是希臘人。其實,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以信為始,以信為終。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6-17《新漢語譯本》)

反觀在後現代中,人趨向否定普遍真理(universal truth),甚至信徒對《聖經》文本,往往以主觀式進路去詮釋,認為沒有共通的真理,也沒有公認的道德標準。改教家提醒我們,要回到啟示的真理,就是肯定《聖經》的權威。

救恩的永恆價值

救恩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世紀後期的信徒。在救恩的事上,無論是個人或整體都是沒有把握,只能盡力而為,認為神人各有責任。人要一生行善,主動尋找救恩。馬丁路德的神學探索就是針對個人性的救恩,盼望能夠找到那憐憫人的神。

改教家對救恩的肯定,指出與神和好不單是有可能,更是可信和可靠的。所謂人生有目的,天地有真神,救恩的永恆價值必須受到肯定,人才能明白自己的命運是可以轉向光明,並且滿有盼望。「因信稱義」再次肯定神對人的接納,在祂的眼中,人有其價值,並有更高的目的。因著神的慈愛、信實和恩典,救恩便有所肯定、有永恆的價值,以致人在今天也可以體會永恆,活出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價值真空的後現代中,人需要重尋那永恆的價值,得與神和好,不應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改教家對救恩永恆價值之肯定,對現今世代的人來說,同樣是意義深遠。

教會的重要地位

教會是神在地上設立的屬靈群體,是悔改了的罪人聚集的地方,聖徒相通就是表明基督肢體,彼此互相建立,相愛合一。在基督裡互相支持鼓勵,能以與神相交,體驗神的實在,經歷祂的同在。然而教會發展到中古世紀,經歷很大的變遷,特別是政教關係上,政權與教權結合,教權成為實權後,又加上羅馬天主教會重視傳統,壟斷釋經權,認為教會保存真理和施教的特權。在政治利益,信仰的誤差,以及人文主義等等複雜因素帶動下,掀起了16世紀改教運動的浪潮,引來羅馬教廷的反動。

也許有人會質疑教會的重要,甚至挑戰教會的地位,特別在後現代主義盛行的年代,人們奉行個人主義,對權威和傳統反動,對組織性的宗教表示反感。教會的重要性和認受性普遍偏低,有些激烈的信徒也如是。面對教會內外問題,改教家仍然肯定教會的重要地位。那麼對現今批評教會的人,是否要有所反省?

屬靈經驗的真實

基督教信仰不單在教義的認知和理解上,改教家在聖禮的爭論上,有著不同見解,原來聖禮的核心是關乎屬靈的經驗、神的臨在,與祂的相交,正正是與神相交的生命有實質的體驗;當神人相遇顯得真實時,屬靈經驗便成為可以肯定的實際。神的話語就是生命之道,單憑主觀經歷而沒有神的話,這是非常危險,將宗教變得私人化,自辨己事,然而若神的道與信心調和,屬靈的經驗便有神臨在其中,不再是個人的主觀想像,而是與神相交的實在。

後現代的屬靈人

作為後現代的屬靈人,必先有聖靈內住,以致能認識上帝,明白祂的旨意。作為教牧,我們當如何栽培信徒的靈命?林博士提出非常有趣的三大障礙:

第一是上帝自己。為何是上帝呢?因為祂是主動介入的神,祂有權不賜下不臨在,有時神的作為和祂的說話,看來是拒人千里之外,正如在《馬太福音》指出:「不是每一個對我說:『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那一天,有很多人要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曾奉你的名宣講神的信息,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了很多神蹟嗎?』那時,我要向他們聲明:『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不守律法的人,離開我吧!』」(馬7:21-23《新漢語譯本》) 被

神拒絕是最可怕。改教家提醒我們,神的臨在全是恩典,栽培部教牧同工要明白這一點,不在乎我們推出的活動,在於神在人心裡的工作。

第二是經驗本身。當我們的經驗成為僵化時,又失卻客觀標準,變得似是而非,特別需要解釋,切勿流於聖靈幻影說。因為上帝是昨日、今日、明日都不改變,以致我們能認定上帝過去的幫助,可以成為我今天的力量,並作為將來的希望,總要有容神容人之量,不要固步自封,神學不能獨孤一味,不要受自身的經驗限制。改教家有超越和突破傳統的勇氣,也有解讀現實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是反省貧乏。反省是由否定自己、進到肯定自己;又由肯定自己,進到否定自己的循環思考過程。人若缺乏反省,對神和對自己的認識便顯得膚淺,只有在人神不斷溝通過程中,人的屬靈生命才有成長,對神與人的認識有所增益,反省當中的重要關鍵。改教家在改教運動的過程作了深切反省,以致帶來屬靈的突破與提升。

改教運動對後現代的教會帶來挑戰,在《聖經》、救恩、教會和屬靈經歷上加以肯定,這促使現今教會對此四個範疇重新反省。在反對權威、永恆價值、教會地位和屬靈定義的浪潮中,要堅定不移。特別在今天人權高漲下,神的自主性,與神人的互動性,可以為教會揭示屬靈真實的另一面看法,而改教運動至今似乎還未停止!

(作者為城北華基牧師)

Last modified on 週一, 19 十一月 2018 14:39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