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公義的神。」(賽30:18)*

《聖經》有上百的經文提到公義,也常將窮乏人與義人、無辜者相提並論。「你們苦待義人…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摩5:12)「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枉正直,當遠離虛假的事。不可殺無辜和有義的人,因我必不以惡人為義。」(出23:6-7)「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詩 7:11)《聖經》對公義下定義,最明顯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

在《聖經》裡,神常站在窮人那邊,聆聽窮苦人的哀求,救他們脫離苦海;祂施行公義,拯救被欺負的人,打擊那些欺壓者。神揀選一個深知道被欺壓是怎麼樣的民族以色列,他們曾在埃及被奴役和鞭打;神教導他們不要遺棄軟弱的孤兒寡婦和寄居者,因為這正是他們原來的光景。先知阿摩司、以賽亞和彌迦,都代表神大聲申訴,要為窮人取回公義。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自己就成為貧窮人,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他關心困苦貧寒人,開盲人的眼,叫飢餓的得美食,他第一篇講道就說要傳福音給貧窮人(路4),到死時連外衣也被人搶奪,沒有葬身之地,由別人借出墳地。

 

愛鄰舍與社會責任

愛鄰舍是宣教使命的實踐,秉行公義是基督福音的標記。愛神意味我們愛近處的鄰舍或遠方的客旅,也可以是愛飢餓、無家可歸、被囚禁、受欺壓的人;因著愛,傳福音與社會事工結合一起。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舊約時代的富人沒有與窮人分享豐盛,又用權力欺壓無辜的弱者;神便要審判富足人空手而回,並追討他們壓制神子民的罪(賽3),「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4)基督徒要對人有憐憫同情心,也要做公平正直的事;看見人沒有東西吃,就要給他吃,但不設任何動機,無需對方相信福音才施與憐憫。那些經常參與不同宗教活動的信徒,若忽略貧窮人和受壓迫者,都難於逃避神的審判;惟有愛那些有神形象的人,才是活出生命的信仰。

我這樣說不是否定因信稱義的福音。我們相信《聖經》無誤,認定耶穌基督十架捨身、流血、代贖罪債是惟一救法;世人因為相信而被稱為義,與神和好,不是靠行為稱義。不過有些基督徒誤以為被救恩接納,只追求個人靈性聖潔,沒有在社會上執行公義,那就有所缺欠。

耶穌的福音是全人的福音,基督信仰傳講身心靈的輔導不單救人靈魂,也不會脫離社會公義。福音派教會(Evangelical Church)偏重以傳講福音為要務,是有歷史的因素。上世紀約百年前,有教會走自由新派神學路線,偏離福音真義。當時基要派教會(Fundamental Church)為了持守《聖經》基本信仰,避開社會福音的陋習,便致力強調傳福音搶救靈魂。在60至70年代洛桑運動興起,世界各地有名的牧者再次提倡:教會一面強調堅守傳統信仰的使命,一面要重拾全人福音的社會責任。在三次的洛桑大會中,確定整全福音的重要,口傳福音要人信耶穌,扶貧救助和減少貧窮的宣教使命也是一種愛的行動,兩者平衡,才合乎神的心意。

憐憫與審判

按耶穌基督的榜樣,整全的福音不僅用口說服別人信福音,更要有行動實踐。人若信了主,靠寶血蒙恩,生命改變,聖靈不斷更新,就自然有好行為;做在小子窮人身上的「義行」,是成聖的結果,是信心的明證,讓神榮耀的名得稱讚。「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4-20)

若公義對窮人代表憐憫與救贖,對權貴則代表審判與降卑。我們要面對個人所犯的罪,同時要認識社會結構帶來的罪和不公義的欺壓,都是神不喜悅的事。在末後的日子,人子坐在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主前,祂要把人分別出來。人若沒有給客旅住,沒有看顧赤身露體的,沒有探望監裡或病了的人,沒有作在一個最小的身上,王責備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牠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太25:31-46)這是多麼嚴厲的審判!耶穌在他第一篇講道引用舊約有關彌賽亞的工作,只講了前四樣,卻沒有提到最後的一樣(路4:17-19),就是「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賽61:-2)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人間,那是悅納的恩年;惟有當主基督再回來時,必施行審判。那些不鑒察自己心思、不顧念飢餓窮人,以及不肯付出的人,會受到神的指責和懲罰。

貧窮不是咒詛

貧窮人不是咒詛,今日大部份的貧窮,都是社會不公平制度、被剝削和壓迫造成;也有因自然災害或個人的罪導致貧窮。神的心意不願人貧窮,要人人平等;祂創造資源足夠,人若忠於信仰,一切需用豐足有餘。當罪入了世界,人有貪婪、自私,將整個社會秩序混亂,才導致財富與權力不公平的現象,以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先進國家的有錢人能購買最昂貴的汽車,第三世界的窮人卻因為沒有種子和耕種工具,沒法種植糊口,每天面對飢餓和死亡。驕傲的有錢人自以為有本事賺取財富,欺壓窮人;《聖經》卻清楚記載:「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 1:53)

神最美的心意不是讓窮人成為依賴者,而是扶持貧寒人,讓他們也成為祝福別人的人。我們以平等對待窮人,對弱勢的人有憐憫。社會的司法和經濟體系也要改革,讓窮人靠個人勞力賺取金錢過活,拉近個人或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聖經》談協助貧窮人,也嚴厲責備因犯罪或懶惰招致的貧窮(箴10:4,6:6-15);惟強調我們不能偏袒窮人(出23:3;利19:15)。

舊約以色列民在應許之地,每家每族過著平均分配的生活,享受同等的生活標準。神設立禧年制(或稱豁免年),是理想的社會基制,防止富人愈富,也讓窮人有翻身的機會。「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鄰舍和弟兄追討,因為耶和華的豁免年已經宣告了…無論是什麼,你要鬆手豁免了。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申15:1-6)神關注社會結構性的貧窮,設立安息禧年制,叫地主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又每50年將土地歸還原主等規例(利25:23-28;19:9-10),都是以神為中心,因為土地是神的,財富也是神所賜與。我們熟悉路得的故事,正表達舊約時代親屬要關顧孤寡,為至近的親屬留後。但是幾百年後,阿摩司時代的窮人已不再擁有土地,以農民身份為地主工作,卻得不到合理工價(摩5)。創造財富本是美事,惟我們能否運用財富去祝福幫助其他人?

我可以怎樣做?

1. 生活和心態上要改變:在個人方面,必須除去自以為義的想法,不要鄙視或對窮人有偏見。學習過簡樸的生活,有衣有食就知足,將不必要的衣物和財富分給有需要的人。個人在金錢物質上減少10或15%,就能讓其他人好好過活,祝福許多人。

2. 教會群體要有所改變:教會要在小組、團契、主日學或查經班中更多討論貧窮的議題,帶動信徒關注社區或世界不公義的事;並要發起行動,想方設法參與施捨救援的事。教會不要有特定框框,開放接納受歧視或弱勢群體。傳聞印度民族英雄甘地當年留學英國,也曾入過教會,卻被人歧視,那是多令人難堪的事。

3. 法治制度尋求改變:關注社會貧困議題,固然要多做施捨救濟,還要重整社會的結構模式。譬如給窮人一條魚吃,他能有一天的飽足;若教曉他如何釣魚,他就可以每天捕魚養活自己。不過魚塘若被有錢人擁有,不容許人自由垂釣,天然資源被少數人操控,貧窮人就仍然活在欺壓中。在不公平的制度下,人利用律法製造邪惡,搶奪窮人應得的權利;我們要發聲嚴責,教會也有責任對抗不公義。

人多關心追求個人財富,不大理睬窮困人;即使小額捐獻基督教宣教機構,仍把大部份金錢用在自己身上。過往幾十年,世界各地雖然努力做脫貧工作,貧窮狀況卻持續擴大,無數人面對飢餓的煎熬,並引發許多因貧窮而有的災難。基督徒如何回應神對待貧窮人的心意,如何省察過憐憫人的生活?耶穌在你我的心門外叩門,我們是否願意為主改變?按《聖經》教導對待窮人?少年官懼怕代價太高而憂憂愁愁離開主,相反罪人稅吏撒該卻變賣一切,分給窮人並跟從主。你會選擇少年官的路,還是有心參與服侍貧窮人的聖工?

  • 關於“poor(貧人)”,“poorest(最窮)”和“poverty(貧窮)”等詞彙和詩句,在《聖經》出現達203次;而“resurrection(復活)”有40次。從經文範圍來看,上帝對窮人的關注似乎非常突出;至少與祂對永恆救恩、身體復活的關注一致。
  • 全世界三分一約20億人口自稱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擁有全世界大部份的財富!為何積存這麼多?基督徒有否實踐「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理,做個樂意慷慨捐獻的人?
  • 地球資源分配不均,財富集中在某些地方或某些人手中,而另外一些群體卻得不到基本食糧和資源,沒法有尊嚴地生活甚至喪失性命。有國際金融機構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借貸,列出條件苛刻,不但沒解決問題,反令當地人民負債纍纍,跟原先訂定協助脫貧目標背道而馳。今日信徒的專業人士,商、政、文化或醫療等界別都要起來,在自己的職場作監察,持守神公義的角色。
  • 有著名運動鞋在第三世界設廠,要工人無酬超時工作,有公義團體表達不平,卻得不到回應。美國有一群青年人覺得不公義,為工人權益發聲,呼籲杯葛不買這公司的運動鞋,迫使達成和解協議,改善工人待遇。我們不要小看個人或小群體的力量,我們都有責任為社會甚至國際間不公義的事發聲,以智慧和行動作出回應。
  • 多倫多華基教會每年冬天都有Out of the Cold活動,讓附近無家可歸者入住一個周末,也與喇合事工、晨曦會等機構緊密合作。105 Gibson社區中心除了設有食物銀行派發食物,有扶助盲人事工的文化咖啡廊,有二手舊貨店等;也有職業培訓班,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找工作,有自尊地自力更生。
(作者為多倫多華基教會榮譽顧問牧師
*經文為《聖經.新譯本》
Last modified on 週三, 13 十一月 2019 15:41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