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基教會增長模式

整理:張余杏貞updated 2009.1

一九七四年底,高雲漢牧師在中華傳道會(CNEC)一個差遣禮中,被差派往加拿大多倫多做植堂開荒的工作。翌年一月,第一間「華人基督教會」,簡稱「華基教會」,就在當地開始第一個主日崇拜。

由這個根據地作起點,加上創會期的七個家庭,一位牧者的帶領下;經過三十四年來的不懈努力和忠心耕耘,「華基教會」現已增長至十一間教會,合共六十多名教牧同工,偏佈大多倫多幾個主要地區近郊城巿。每主日國、粵、英三語二十八堂崇拜,超過六千五百人參加聚會。在九間「華基教會」中,其中六間已擁有自己的堂址,其餘五間則每週租用學校或社區中心作聚會用。

在按照神的心意和引領下,「華基教會」三十四年來見證著生命成長的教會,不但靈命恩賜得以建造,而且堂會、工人、信徒人數也一起增長過來。創會牧師高雲漢牧師認為,「華基教會」增長迅速,完全是神的恩待、聖靈的工作,和當地華人對福音反應熱烈所致。探究教會發展的遠近因由,不難發現他們自立會初期,即有獨特而清晰的五個異象與使命,並一直在教會中貫徹實行,是促成教會增長的成功因素。

異象與使命

高雲漢牧師認為現代人生活忙碌,信徒也難免事務繁多,思慮煩擾;待歲月磋跎,到頭來卻一事無成,徒添空虛惆悵。於是,他從起初就勉勵華基信徒做人要有目標,教會中的小組要有方向、團契如是;甚至整體教會更應尋索神的心意,憑信心釐訂教會的獨特的宗旨與目標。

「華基教會」在教牧長執的帶領下,清楚定下五個異象與使命,雖然其中各項的優先次序和輕重或有不一,但卻成為日後「華基教會」發展的重點和精神所在。這五個異象與使命分別是:

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12:30-31; 13:34-35; 17:20-23)

一個培訓門徒的群體 (28:18-20; 西1:28; 提後2:2)

一個增長植堂的群體 (2:41-47; 9:31; 16:4-5)

一個普世差傳的群體 (28:18-20; 24:46-48; 1:8)

一個關懷社區的群體 (5:13-16; 9:35-38; 25:34-40)

在教會早期首七年,以推行第一、二點為最重要;後來漸次加強其後各點。

這五個異象內容和論據是甚麼?在教會中如何實踐?推行上的先後次序,或為何二十多年來仍堅持實行,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一.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華基教會」的領袖們時常用一個「家」來譬喻他們,「華基教會」現在有九個堂會,他們就這樣形容自己說:「我們華基大家庭啊!」

高雲漢牧師強調相愛合一是教會最主要的根據點。在這個充滿矛盾、衝突與冷酷的世界裡,人們內心都渴慕尋找一個真誠相愛的家園;特別在移居海外的華人心靈裡,對家的感情和渴求,更有另一種深層的意義。

他這樣說:「教會要有像家的教會,信徒將來與基督一同管理天家宇宙萬有,就必須先在地上學習管理神的家:教會。神的教會有別於同鄉會或各種社交團體,因為教會是有生命本質的不同。在『相愛合一』的大原則下,信徒如同一家人,在教會中得到溫暖、安息、餵養、照顧、家人的生命就得到成長。『天上地下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弗3:15)父神揀選『華基教會』這個大家庭,本有祂的美意,就是要我們成為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一間華人群集的地方,真誠相愛的教會,必須流露基督馨香的見證;教會能醫治心靈的創傷,彌補人生的裂痕,這個『家』正是人們渴想停留的地方。在相親相愛的根基上,聖工才得以順利推行;中國人的諺語:「家和萬事興」,是會友信徒間彼此勉勵的焦點,也是親密關係的關鍵所在。」

年代的「華基教會」,百分之八十的會友都是留學生;其後香港政局變化,而一九七三年,加拿大政府移民「大赦」,大批學生便申請居留在加拿大,成為教會穩定的根基。教牧信徒就本著「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的教導,在各方面悉心關懷這些會友,也教導他們在基督裡以相愛合一為大前題,彼此謙讓和容忍。這些會友人才濟濟,許多是醫學院的學生、藥劑師、工程師等優秀人才,經過適切的門徒訓練後,這群人都成為教會日後的信徒領袖。

在實際推行相愛合一的手法上,「華基教會」透過在教會中推行生命小組。各堂會信徒按年齡加入不同的團契,在團契中又細分成不同的小組。因為小組人數較少,彼此較容易坦誠相交、彼此關顧,實踐肢體間彼此相愛、代禱認罪和饒恕的功課;小組生活也能促進信徒靈命增長,發揮領袖才能,給平信徒參與事奉機會和人數激增的好方法。小組事工在華基每間堂會都積極推行,有相當美好的成果。

各堂教牧長執也認同這個「相愛合一」的大原則,在同工事奉配搭上,總以同心協力,建立真誠相愛的教會為要務;他們更強調合神心意的教會,應該寧願犧牲事奉的效率,而保持相愛合一的精神。他們一直追求不分上下,彼此尊敬與服侍,也學習彼此擔當和饒恕,一個「家」得以繁衍,堂會與堂會間就能和睦共處。

二.一個培訓門徒的群體

華基早年的青年信徒,許多成為日後各堂會的領袖,其中不少更全時間奉獻,成為委身事主的教牧同工。

華基培訓門徒,是教會領袖各按自己不同的層面和事奉崗位,鼓勵與提攜有心志的信徒作接班人,給予事奉機會;並以身作則,深深相信青出於藍的道理。他們有這樣的一段話:「一個牧師產生一個牧師,一個執事產生一個執事,一個主日學老師產生一個主日學老師;如此類推,每個事奉崗位都能產生非常優秀的領袖。」

事實上,今天「華基教會」就已有超過二十多位牧師傳道,是在自己的教會蒙主呼召、接受培訓、實習和任命,在屬靈生命和心志成熟上逐漸長大,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在培訓年青牧者時,「華基教會」除了起用在他們當中成長的傳道同工外,也歡迎來自海外或其他教會,有委身心志的神學院畢業生,他們有機會來到「華基教會」做實習同工,接受培訓,及至後來成為他們的傳道牧者。

不但如此,就是各堂會的執事或平信徒領袖,也刻意揀選肯追求的弟兄姊妹,注意他們的靈命增長,品格發展,給與充份的事奉機會,加上適度的欣賞與鼓勵,在長期的信徒培訓中,帶領他們一步步向前,體會信仰人生愈走愈豐盛的道理,他們的恩賜得以發揮,便成為教會的重要柱石。

在一次「門訓」論壇中,牧者傳道都發表獨到的意見,從幾位顧問牧師或主任牧師的部份講話中,可略見「華基教會」門訓事工的重點所在。

高雲漢牧師:「主耶穌順服父神旨意在世傳道,除了完成救贖大功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門徒。...有時我們太過急功近利,注重教會急速人數增長,而不夠忍耐專心,來揀選一小群門徒作深度的栽培。」

吳國寶牧師:「門徒有別於信徒,門徒必須背負十架跟隨主。訓練途徑有二:身教勝於言教和因材施教。」

陳琛儀牧師:「傳統門徒培訓工作著重知識的訓練,近年開始注重恩賜發掘,進而到靈修生命的操練。我認為訓練重點及進度雖不同,但門徒培訓最終目標是屬靈生命品格的塑造,叫門徒的生命像主耶穌。」

吳克定牧師:「提拔領袖偏向恩賜而忽略屬靈的成熟,以致事奉中易產生人際摩擦。應嘗試鼓勵信徒寫靈修日記,結靈程伙伴,提倡禁食禱告,多閱讀屬靈書籍,著重靈增長。」

三.一個植堂建堂的群體

教會植堂與培訓門徒息息相關,一間教會產生另一間教會,一代傳一代,是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佈道植堂事工的得與失,則在乎教牧同工領受的負擔有多少。

佈道植堂的負擔,在華基各堂教牧長執中,一直有強烈的使命感。自從一九七五年以來,「華基教會」先後多次植堂,將優秀的人材差遣到不同的社區植堂佈道,其間迅速增長,人數增加,全因為植堂建堂的使命感驅使。

為了遵行主耶穌的福音大使命,各堂會上下一心,在平日生活中作美好的見證;又不辭勞苦,定期頻密組織福音探訪隊,由二、三人組成,每星期出發,在不同的地區作佈道工作,成效很大。有系統性的慕道班或查經班全年都有舉辦,各類型的大小佈道會,更是收割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在福音佈道的同時,建立堂址也是「華基教會」奮力達到的目標之一。他們落實在一個根據地作光作鹽,把敬拜神的教導代代相傳;然後從一個地點,延伸至鄰近地區,再擴展至更遠的地方。他們更認為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社群需要,在不同的地區植堂,較易照顧語言、文化、經濟及社會背景相似的群體。

華基教牧長執及信徒都樂意委身植堂事工,在他們兩次的建堂歷史中可見一斑。一九七九年,「華基教會」為了福音的緣故,想購地建築第一個堂址,當時銀行建堂基金只有兩萬二千元加幣,可是透過全教會三百人上下齊心,憑信心仰望神,在兩年內竟然完成一座連地帶建築物,耗資七十六萬元的宏偉工程。及至二零零零年,最新落成的一座華基教會,擁地四點一七畝,卻只用了二十九萬一千元成交,並得蒙政府批准,改為興建基督教教堂用,也確真是奇蹟。他們將榮耀歸給神:「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神的靈,方能成事。」

植堂建堂的地點選擇,對教會增長的影響甚大。據他們過往的經驗顯示,要掌握適宜的地區開展植堂事工很重要:要選擇當眼的地點,易去到的地方,華人聚居、交通方便、便利泊車;有時更要考慮華人群居移動的方向,這都構成教會是否快速增長的助力。當教會堂址落成,增長步伐便會隨即加快。「華基教會」在幾次植堂事工中,都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華人激增的新社區成立而不斷遷移,結果教會也確實因而迅速增長。

四.一個普世差傳的群體

華基自成立第一年開始,高雲漢牧師即帶領會眾積極學習普世差傳的功課。一九七五年,教會全年的奉獻只有七千多元加幣,人數稀少,教牧與信徒領袖卻願意將其中一千元用在差傳的事工上。他們一致認為,全力支持差傳的理由是合乎聖經,主的命令;他們更體驗一間注重差傳和植堂的教會,就是增長和蒙福的途徑。

起初的差傳事工,只是當宣教士路過本地,順道有差傳主日,對宣教士有愛心的奉獻和支持;到立會後第四年,就開始正式籌辦差傳年會。截至今年(2008年)為止,已舉辦了三十屆差傳年會。每年各堂合辦的差傳年會,在一年前已開始策劃,選定一位教牧同工主領下屆籌備事工,與應屆領袖一起合作。每個堂會不但有負責差傳的執事,好些更設立差傳部,甚至鼓勵每個團契都有負責差傳的職員,挑旺每位會友對差傳事工的負擔和參與,更發動信徒每人一生至少參加短宣一次,鼓勵所有願意委身事奉主的信徒,優先考慮在差傳事奉中作宣教士。

海外華人基督徒的差傳使命日益增強,在探索「華基教會」的差傳路線和重要策略時,他們明顯地表達一條差傳路線:首先支持當地傳道同工(nationals),注重及培訓當地傳道人,建立堅強的本土基督教會,支持當地的傳道同工,比外來宣教士更為有效。其次是向福音未及的群體差派宣教士,學習當地語言文化;第三是全球華人;第四是帶職宣教士的事奉,鼓勵領袖及弟兄姊妹參與長宣及短宣工作,支援普世差傳事工。他們的差傳新方向是考慮海外植堂,或在加拿大原著民中建立福音中心;也盼望能聘請有經驗的華人宣教士作為教牧,在堂會間實際推動普世差傳的工作。

三十多年來,「華基教會」每年的差傳事工都有美好的成果,經費更是逐年遞增,由第一屆的加幣一萬二千元,到今年的第三十屆,弟兄姊妹的信心認獻已超過一百五十萬加幣,共支持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基督教機構,超過一百名宣教士及基督教機構同工。

華基各堂受聘的教牧傳道,第一年均在聯會資助下,會到一個短宣工場實習,以開闊普世福音需要的眼界,也體驗差傳的福音使命。在教牧長執身體力行和教導下,各教會有鮮明胸懷普世的異象,許多信徒都願意學效帶領者的模式,參加普世差傳的行列;上行下效,大家同心合意,差人出錢。每年不同組別的短宣隊在各堂按時出發,足跡遍佈世界每個角落;每年委身事奉的信徒,在神學院校入讀進修,都是「華基教會」全力推動差傳事工帶來的效果。

五.一個關懷社區的群體

每間「華基教會」的英文名字中,分別都有Community Church(社區教會)的稱號,從起初開始,他們就有願意服侍社區,在人群中作鹽作光,有美好見證的異象和心志。他們認為教會要成就完全的事奉,扶老攜幼就需要兩相並重。

聯會屬下的第一間托兒所,「牧幼托兒所」於一九八三年成立,在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和合資格的老師帶領下,一直提供以基督教為本的愛心托兒服務,造就了許多健康快樂的孩子成長,也扶立社區內許多年青夫婦和家庭;他們的愛心服侍,全人關懷,很能得到當地社區人仕的讚許和認可。

一直以來,在華基各教會中,都不停斷地與當地華人社團或非牟利團體合作,拓展不同類型的社區服務;在實際運作上,每間有堂址的堂會都樂意提供場地,主動找會友當義工,定期開辦適合青少年、家庭婦女、耆老,以至其他年歲的活動;也開設新舊移民喜歡的英文班和入籍班,不同興趣的娛閒活動等。於是,教會的堂址不單在星期日早上開放,就算一星期七天,每天都有人流出入,在社區中確實做到服務人群的目的。

各堂會也積極關注其他族裔或群體的需要,每年都有好幾次食物或寒衣募捐活動,以解貧困者的苦境。在過往的年月中,「華基教會」遇上國內外或世界性的天災人禍時,一致踴躍參與救援行動,按需要撥款賑災。在基督的愛心下,教會認同人群的需要,扶弱濟幼,盡力行善,在能力範圍內做得到的事,都盡力去作。

從拓荒到不斷蛻變

一.三個里程碑

在五個異象與使命的指引下,「華基教會」蒙神的恩待與眷顧,隨著歲月的加增,各方面的事工順序大力開展。回首過去,高雲漢牧師認為有三個獨特的里程碑,促使「華基教會」有突破性的增長。

1. 從拓荒到興建第一個堂址:(首六年: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一年)

創會初期,先借用一個地方作福音中心;有了落腳的地方,即是有了堅固的基礎。自此,招聚鄰近信徒及非信徒來參加聚會就比較容易。創建初期舉步維艱,直至一九八一年,堂址正式落成,有了屬於自己的地方,成為美好的福音據點,「華基教會」的發展從此走上規模化。

2. 華基聯會的成立與城北堂建堂:(第一個十年: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一年)

「華基教會」努力推動佈道植堂,十年間在不同地區建立了幾個堂會,在行政架構及人事管理上,都需要有更完善的組織安排。各堂會教牧及領袖經過多年的禱告等候,終於組成「華人基督傳道聯會」,簡稱「華基聯會」,並於一九八八年得到加拿大聯邦政府批准,成為法定團體。各「華基教會」隸屬於「華基聯會」,堂會間的組織和關係更為密切,也更能集中人力物力,合作推動普世差傳、特別聚會、植堂建堂、教牧福利等事工。有些事務是聯會統籌,有些是堂會與聯會合辦,所需要的經費,由各堂會從經常費中提出7.5-8%交給聯會,按各堂代表大會通過預算,集中使用,各項聖工因而更有效地發展。為了各堂會共同委身,堂會擁有堂址的產權,但委托聯會保管地契,使神的產業得到多方面的監管,以發揮同心合一的精神。

此外,他們其中一間植堂教會:「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於一九九零年在列治民山區興建教會,是當時社區內第一間有堂址的華人教會。十多年間,城北華基的聚會人數從起初約二百人增長至二千多人,成為多倫多增長最迅速的華人教會之一;又因應華人信徒與慕道者的需要,城北華基每主日上下午分設國粵英三語,共六堂成人崇拜,是當地最多華人信徒聚集的教會,也無形中帶動「華基教會」的增長更上一層樓。

3. 不停斷的植堂建堂:(另一個十年: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一年)

在這十年間,「華基教會」從不間斷地積極推動植堂和建堂的工作,在「華基聯會」的協助下,在這期間一共設立了四個堂址,兩間堂會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堂工程。有了堅固的福音根據地,在推動福音佈道、建立信徒和栽培門徒等工作,都向前大大跨進一步。

二.健康教會的十個蛻變

城北華基的主任牧師陳琛儀認為,廿一世紀的健康教會,一方面要遵行主所賜的大誡命(太22:36-40)和大使命(太28:18-20);另一方面,也要實行新約教會的領袖模式(弗4:11-16)。他說:「這些年來,華基各教會從《聖經》裡尋找建立健康教會的基本教導,在下列十方面都不斷學習與求進步。」

1. 方針:從節目導引(Program-driven)進而到目標導引(Purpose-driven)。從以節目為重點,進而到平衡發展「敬拜」、「培育」、「關懷」、「佈道」、「歸屬教會及奉獻生命」五個聖經教導的目標。(西2:6-7

2. 對象:從以吸引信徒參加自己教會為主,進而以「教會門外者」(The Unchurched) 為主要對象。(太28:19

3. 敬拜形式:從傳統的敬拜,進而發展敬虔有創意的敬拜。(約4:21-24

4. 領導:從以投票作決定的帶領,進而到教牧領袖以異象的帶領。(約10:2-4

5. 教牧團隊:從以主任牧師負責決定一切,進而到多位教牧的分工團隊負責各事工。(出18:19-23; 6:1-7

6. 事工:從以教牧、傳道為僱工,負責教會一切事工,進而到以教牧傳道為教練,訓練裝備所有信徒,發揮恩賜才幹作主工。(弗4:11-12

7. 策略:從無系統的領人歸主跟進,進而到有計劃的生命建造策略。(來5:12-14

8. 活動時間:從只以星期日活動的教會,進而到七日活動的教會;從主日只有一堂的崇拜,進而到主日多堂崇拜及週日崇拜聚會,以適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徒17:11

Last modified on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2:09
More in this category: « 高序 像家的教會 »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