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跨代事工

在後現代的社會裡,家庭功能不彰、社會冷漠已是不爭的事實。鑑於此,西方國家開始推動「刻意的跨代事工」(Inten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Ministry,簡稱IIM),「刻意」在教會、社區、機構等地點推動。它的目標在於形成一個運動,將耶穌基督無條件的愛,以跨代的信息帶進一個老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正受苦於世代隔絕、分離、忽視。另一方面,由於兒童、青少年大量流失,西方教會和學者回到《聖經》,重新探索神對世代傳承的心意。研究結果顯示,跨代事工可成為重新挽回下一代其中一個解決之道。在這個世代隔離、極度分齡的社會裡,IIM不被認為是教會需要著重的核心事工;然而,愈來愈多的西方教會致力推動IIM,並產生很好的果效。

「跨代」意味兩個或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的對話或活動,這使不同的世代能夠彼此互相連結。IIM這個詞彙是由James Gambone(1998)所創,論及一種事工的形式;在當中,整個教會委身使更多不同世代的人參與教會不同的事奉或活動。就Gambone而言,這可以視為基督徒信仰之旅的重要歷程、教會核心事工的一部分。礙於篇幅,本文無法逐一從《聖經》、神學及學習理論的角度加以探討,以下將列舉幾處提到跨代聚集的經文,支持IIM立論的適切性。

首先,我們不難看到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不同年紀的人不僅僅被納入信仰裡,他們對於自己屬於神盟約子民這個大家庭有很強烈的歸屬感。這可以從摩西給予節慶的指示得到印證,例如摩西死前給住棚節以下指示:「要召集百姓、男人、女人、孩子和在你城裏寄居的,叫他們都得以聽見,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的一切話。他們的兒女,就是那未曾認識的,也可以聽,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你們一生的日子,在你們過約旦河得為業的地上,都要這樣做。」(申 31:12-13)

透過這些慶典,以色列人被提醒他們是誰、神是誰、神為他們做了甚麼。當年幼的孩子跳舞、唱歌、吃東西、聽故事、提問題時,他們得以認識自己的身分。這樣的認識並非單單透過知性上的信息,更重要是透過真實的信仰群體經驗。除了慶典外,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也可以看到不同世代的人聚集在一起。當以東大軍來襲,猶大王約沙法向神禱告的時候,猶大眾人和他們的孩童、妻子、兒女都站在耶和華面前(志下20:1-13)。在另一個重大的場合,亦即以色列人被擄歸回耶路撒冷時,「…以斯拉祭司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從清早到中午,在男女和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百姓都側耳而聽。」(尼 8:2-3)這 「能明白的人」包含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此外,耶路撒冷城牆奉獻禮當天,不同世代的人都聚在一起慶祝,「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尼12:27-43)。

其次,我們也觀察到,新約時代的信仰團體也維持這種跨代的傳統。不同年紀的人都被視為整全的一部分。在福音書中, 最生動的一個跨代事件記錄在《路加福音》:耶穌在聖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2:41-47)此外,福音書好幾次記載,耶穌歡迎小孩來到祂跟前。彼得也規勸年長和年輕信徒要以謙卑相待:「你們年輕的,要順服年長的。你們大家都要以謙卑當衣服穿上,彼此順服。」(彼前 5:1-5)根據《歌羅西書》 3:20和《以弗所書》 6:1-3,Banks推斷,不僅僅是大人,小孩子也是穩定地出現在家庭教會,同領聖餐及共進逾越節晚餐。

從上面的經文得知,跨代的對話和活動對新舊約時代的人並不陌生。如何回到這樣的傳統,使不同世代重新連結,是後現代基督徒需要面臨的挑戰。這挑戰對於北美兩文三語(粵國英)的華人教會更是嚴峻。然而,《詩篇》清楚教導,「這一代要對那一代頌讚你的作為,他們要傳揚你的大能。」(145:4)顯然地,信仰的傳承需要透過不同世代的連結。如何縮小代溝、語言障礙,使不同年齡層的人有對話、互動,進而產生連結、傳遞信仰,是現今北美華人教會需深思的一個議題。

(作者為北約華基兒童事工主任)

Last modified on 週二, 26 七月 2022 08:41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