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4 七月 2020 10:30

兒子整天躱在家, 如何是好?(陳宗遠牧師)

Written by 陳宗遠牧師
Rate this item
(0 votes)

陳宗遠

問:兒子畢業後,一直待在家中沒有工作。他剛畢業還寫過求職信,有些面試機會。現已過了兩年,他每天睡至中午,大部份時間留在房裡與電腦為伴。有人介紹他文員,他嫌棄說不是自己專業。他已是成人,我實在沒有辦法管他,也怕他抑鬱有情緒問題。我切切禱告他能發奮,惟看他浪費青春,十分難過,如何是好?

答:讀此提問,深深感受到箇中焦灼、難過、失望、擔憂、恐懼、沮喪、無力……天下父母,實不易為!或許,每次同枱吃飯,每當父母有話想說,總會遲疑,既想好言相諫、深情勉勵,但又害怕觸及兒子痛處,摔碎玻璃心,最終還是作罷,將要説的話連同飯菜吞回肚子裡!

此情此景,也讓筆者想起往日一些片段。有些年青人 ──

· 求職屢戰屢敗,不堪挫折,選擇封關,拒絕再作嘗試,賦閑家中;

· 為了逃避工作之責,又或者為了追求不設實際的幻想,以終身學習為名,修讀一個接一個課程;即使並非自己能力所及,仍然報讀;即使明知將會中途放棄(而且曾有前科),仍然付款修讀;

· 上課時段,克盡學生之責;但下課回家,隨即判若兩人,關上房門,但並非沉迷上網,也非埋首書本,而是拒絕與家人、外界交流;

· 不勝學業、新環境、家人期望等壓力,陷溺不良癮癖……

這些年青人,有些成功跨越困難,有些仍往牛角尖裡鑽,有些則反反覆覆,不一而足。回到提問,我們總期盼戲劇式的情節會出現:「開解 → 醒悟 → 發奮 → 幸福結局」,但是很遺憾,未必如願。筆者必須承認,在青年事工侍奉的歷程裡面,成功有時,但失敗、吃閉門羹更多時!惟願意提出以下三方面探索,以期拋磚引玉。這三方面分別是:個人、家庭、神的家。

首先,從個人層面出發,有三件事不可少 ──

· 開心見誠,道出原委:正所謂「醜婦終需見家翁」,大家必須對質:為何放軟手腳?賦閒在家?而且睡至日上三竿?是因為已經廣發求職申請,正在等候回音?還是不堪再次受挫?還是根本沒有打算擔起工作、照顧自己之責?

· 定下目標、後備方案:若這位年青人有心儀的職業,實屬可喜。但現實社會,人浮於事;即使父母仍有工作,也不應無了期加重其負擔;況且,一直待業,無疑拉長空窗期,錯失累積工作經驗之機會,只會令僱主對這位年青人更添疑惑,實在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即使有心儀的工作,也要定下時限;若然在時限內無法如願,就要「馬死落地行」,面對現實,退而求其次,無論全職或兼職,都咬緊牙關,投入工作。但這並非放棄,而是一邊累積工作經驗,一邊等候機會。等候期間,這位年青人也可學習外語或一技之長,為自己增值,並且開拓更多、更廣的出路。

· 說明期望,邁向自理:今日年青人,不少較為遲熟。縱然外表穿上筆挺的西服,但內裡仍是穿著校服的小童。況且,今時不同往日;今日環境比較充裕,新生代的危機感、催逼感有別於上一代,未必立即行動。不過,既然畢業,就代表已經完成學生階段,踏入成人階段。自立、自理,可說是成人應有的生活原則。因此,家長不妨明碼實價:家庭若干開支,實在有賴成員分擔;子女個人開支,更應該邁向自行籌募!這一來建立子女的責任感,二來讓他們想念親恩,醒悟過去理所當然之享受,其實絕非必然,乃是建立在父母勤奮工作之上。

此外,家長擔心兒子患上抑鬱。若然較諸以往,這位年青人變得喜怒無常、思考遲緩、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萌生輕生之念頭,就必須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是抑鬱症之兆(參《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其次,讓我們探究家庭層面 ──

當家長提及「沒有辦法」、「怕」這些字眼,筆者是有點擔心的。究竟,父田子女間的相處,是甚麼一回事?「愛裡沒有懼怕」(約壹四18)。求主幫助我們,活出有原則、不輕易讓步、導人成長茁壯的愛(tough love),而非溺愛。

其實,整個家庭的屬靈狀況如何?在此鼓勵這個家庭每周舉行家庭崇拜一次,長短不拘,內容可以取材所屬教會的主日講道,然後在同日晚上一同反省、一同禱告,將個人以至整個家庭正處之風浪交託給神;願神平靜、願神開路、願神恩領過紅海。有時候,問題可以叫家人疏離,但也可以叫家人團結,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將問題化為親近神、經歷神的機會。

第三,讓我們從神的家這個層面探索 ──

如果事情只由家長與子女在家内四壁彼此周旋,就只會演變成為困獸鬥。身為蒙神救贖、與神復和、宣揚神美德的群體(彼前2:9-10),神的家應有適切的介入、調息。縱然結果未可料,但起碼盡過諸般辦法、盡嘗神的護理、盡展人間關愛。我們不妨循三方面思考 ──

· 向這位年青人的朋輩、導師求助:請他們發揮影響力,將這位年青人領出家中四壁,重投社會,與之同行、同歷患得患失、同歷遭人拒絕、同歷得到接納。有時候,朋輩、導師的一席話,勝過親人的千言萬語!

· 向從商的屬靈長輩求助:縱然世界艱難,但從商的兄姐願否付代價,擔當「中途站」的角色,將這位年青人導入職場?職位可以明碼實價,定為短期,旨在協助這位年青人投身商業社會。縱然此舉可能吃力不討好(因為對方未必領情,甚至不歡而散),但我們起碼在這個「利」字當頭的社會作鹽作光,鮮活發放「人間有情與望」這則信息。

· 向在職的兄姐求助:有時候,求職失利,除了因為人浮於事,也可能因為準備不足,尤其是面試技巧欠奉。在職的兄姐(甚至是任職相關行業者),或者可以提供建議,甚至提供模擬面試,令這位年青人知所長進,即使屢戰屢敗,但是仍然靠著神恩,剛強壯膽,屢敗屢戰,永不放棄。

或許,與邊緣人同行,猶如行在幽暗的隧道,看不見盡頭,看不見成效,耗用的時間、心力卻甚鉅大,不合成本效益,實屬不智、實屬畏途?但是天國的拓展,道成肉身式的服侍,又豈應以算盤定奪!

最後,等候期間,有三件事不可少,盼與這家庭互勉 ──

· 惟主是盼:天父必使萬事互相效力。「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 善用支援:肢體諒必樂意伸出援手。「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5下)

· 矢志不渝:常常禱告,切不可灰心。「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24:10)「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18:1)

(回答者為城北華基教會粵語部牧師)

Last modified on 週二, 14 七月 2020 11:25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