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倫

舊約時代,我們從亞當、挪亞、亞伯拉罕等角色認識到,上帝子民對要成為客旅、經歷離鄉別井的心情不感陌生,流散者在異鄉可以愁眉不展,也可以「有褔」喜樂。詩人在行文中的情感於《詩篇》中真摯地流露,《詩篇》的編者以第一、二篇作為引子,用《詩篇》作禱告。第一篇是個人的祈禱指引,而第二篇是公共空間中的祈禱指引。兩篇的開頭和結尾都被「有福אַ֝שְׁרֵ֗י (happiness, blessedness)」包裹。指出世人在虛妄世界中寄居時「有福」的關鍵。

「有福」的對象:《詩篇》第一篇要屬神的人先渴望成為義人本身,祈禱者願意成為「有褔」的義人來為自己禱告。相對來說,第二篇是要屬神的人為世界禱告,祈求原本與神相對為敵的,轉變成為侍奉耶和華而承受產業的,所以「有福」的對像是外邦人、和自己不同的人、別人,醒悟而受管教變、專心敬拜耶和華的別人。兩篇「有福」者相對之處:為自己和別人祈禱的,和被祈禱而回轉的。

兩篇中出現第二個相同的詞語出現在1章2節的「思想 יֶהְגֶּ֗ה 」和2章1節的「謀算יֶהְגּוּ」 ,出於希伯來文同一字根(הָגָה)。但相對來說,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是義人的行為,謀算虛妄的事是惡人的行為;行善行惡,結果是天淵之別。

第一篇所描述上帝公義國度、像一棵樹在溪水旁的家鄉;在第二篇換成了對抗上主和祂受膏者的掌權者世界。新約《約翰福音》15章19節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從這個的角度來看,《詩篇》第二篇的讀者是被上帝揀選的子民,教會當中的眾聖徒就是屬於跟隨耶穌作門徒的人,又即是我們,也應看自己是一同寄居在這虛妄世界的這邊,並非在家鄉。

世界這邊的人沒有平靜安穩。《詩篇》2章1節「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描寫一個緊張的氣氛。「虛妄 רִֽיק׃(empty)」字面意思是『雜音』、『煩音』、『發出一堆聲音,是無意思的』…最有可能令萬民發牢騷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異鄉,感受到外邦人的勢力影響到他們自己,而且越迫越近越強大,甚至影響了他們正常的敬拜模式。

從古代近東文化的文獻中,我們知道每當以色列王駕崩、新王繼位之際,附屬藩國會趁機作反和背叛。第二篇開頭這三節就是描寫敵人在新王登基時蠢蠢欲動的情況。以色列國的生存經常受到外邦的威脅。又或者,屬於上帝的教會因為世界上「虛妄」的事情發生,而進到發牢騷、並畏縮的當中。

正當我們的世界讓寄居者感到無力、沒把握、沒辦法,我們感受持續地活在畏懼當中,看不見前面的出路、停了腳步、不敢向前。這個『嘈雜、煩躁、虛妄』的聲音會否也在我們的耳中響起,以至我們開始進到「畏縮」裡?

《詩篇》2章4節開始,上帝主動介入,祂任命兒子作王,成為真正的掌權者。祂更邀請地上的君王、審判官進到蔭庇中,存戰兢來服待上主。結尾是掌權的兒子宣告天父國度統治的應許,多美的禱文。

人要在寄居的虛妄世界中發出這禱告的呼聲,作為向上帝渴望「有福」應許臨到的呼求。

呼求的對象也相當重要,古代近東的君王通常被視為與神明有父子關係的權力承繼者,為神明所出。埃及王權尤其強調這一點,視法老的王權來自天神,從母體受孕已成為太陽神之子。亞蘭王也將自己與神明的關係加在王號之中,「便哈達」就是他們所敬拜哈達神之子的意思。外邦人呼求的對象,是他們的君王。相反,被揀選上帝子民歷代的君王都知道自己並非神的兒子,只有一位神,就是耶和華,就是他們列祖的神、亞佰拉罕的神、以撒、雅各的神,也是他們子子孫孫的神。君王知道自己被耶和華膏立,是以先知和上主所定盟約為根據,與血統無關。《詩篇》第二篇告訴我們,上帝子民呼求的對象只有獨一的上帝。

寄居在虛妄世界中,受到世界上發生大小事情牽動,迷失甚至認為這些事情似乎不受信仰生命管轄。用《詩篇》來禱告,讓聖靈加力,透過聖經的話語(耶和華的律法),緩緩地、從容不迫地聆聽上帝話語,把虛妄世界中的煩憂、困惑、不確定、無力感、沉悶…放下,將畏縮帶進禱告。

(作者為喜樂山華人基督教會傳道)

 

Last modified on 週一, 29 十一月 1999 19:00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