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輝(城北)

後疫情時代的敬拜隨想

Written by ACEM Monthly
07 四月 2022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馬特·雷德曼 (Matt Redman) 的一首老歌《敬拜之心》(The Heart of Worship) 談到了「當一切都被剝奪時」敬拜會發生什麼。以往不覺得這種情況會發生,但經過這幾年疫情的影響,我們真正遇到從未有過的困境:敬拜中的很多元素被拿走了,沒有實體崇拜只靠網路上的敬拜。大小教會從不知所措、到開始學習如何預備綱上崇拜;各種錄音錄影、剪接及即時播放;及至現在,各教會巳成為綱絡崇拜製作的精英份子,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疫情導致的關閉削弱了教會與會眾的聯繫。皮尤調查和公共宗教研究所(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一或更多以前經常去教堂的人不願意觀看在線服務。對於那些與教會的聯繫已經很脆弱的人來說,這種脫節可能是永久性的。我想,不少弟兄姊妹實在很懷念實體崇拜,特別是崇拜中唱歌敬拜的一環。

唱歌的重要性

崇拜唱歌是一種對天父敬拜奉獻的直接表示,基督教也是一個歌唱的宗派,所以對基督徒來說最令人不安的變化之一是會眾歌唱和教堂合唱團的暫停。健康專家說,冠狀病毒很容易通過唱歌傳播,但音樂是許多教堂信徒禮拜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有詩班主日獻唱、又有敬拜小組帶領會眾唱歌,禁止唱歌和詩班獻唱就令到各人不安。有美國教會牧者在給她的教區成員的視頻信息中提到:「如果我不能通過唱歌祈禱,我什至不確定我今天是否會成為一名基督徒。」亦有人表示:「我開始感到非常難過,我只是坐在客廳裡,一個人唱歌。疫情之初,我績極的唱歌及集中情緒及注意力敬拜,但現在我們已經進行了一年多了,我開始感到與教會脫節了。」另外有人對我說不想再網上聽領唱者獨唱,不但樂隊節奏不準確,唱功也很一般,收音也不清晰。有一牧者索性建議,網上崇拜的歌唱部分,倒不如直接轉播幾首YouTube的敬拜MTV,像電台DJ介紹歌曲,讓網上會眾邊聽邊唱。

主已經復活了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8 三月 2021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我們迎接今年的復活節

第一個復活日的前幾天,其實是一個血腥、流淚,令人沮喪的悲劇和傷心的時刻。使徒猶大的背叛、彼得三次不認主、母親馬利亞目睹兒子被釘十字架流血,在他腳下有椎心之痛的眼淚。然而,在這一切可怕的事件中,上帝拯救世人的偉大計劃將要顯露無遺,耶穌為罪人受死代贖的巨大痛苦,卻帶來最大的救恩和希望!對於許多基督徒來說,復活節是基督教日曆中最重要的一天,是聖周(Holy Week)的高潮,也是對基督戰勝死亡的紀念日。

天使宣告說:「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路24:6)正是《聖經》預言的實現,並對基督信仰的肯定和確據。

信仰歷程新開始

在教會年曆中,大齋節期(或稱預苦期Lent)是生命周期(Cycle of life)的開始,有春天的意思,寓意信仰歷程的新開始,舊生命死去而新生命卻活過來。預苦節期共40天,首日是聖灰日(Ash Wednesday),傳統是將去年棕枝主日的棕樹枝燒成灰,在額上或手上塗灰作記號;以紀念世人本是塵土,將來也要歸於塵土。大齋節期幫助我們體會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受死和復活;我們要認罪悔改,以上帝為生命的中心。

黃少明牧師榮休崇拜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4 八月 2020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城北華基教會曾有自以為「好醒」的傳道,能彈能唱能講;神卻給他兩位愛他的導師(mentors);一位能彈能唱,講道領導很優秀,那是陳琛儀牧師。另一位樣貌英俊,講話大聲、好笑容,那是黃少明牧師。那自以為是的小傳道就是我。

今天我特別分享黃牧師的優點,他很親切,平易近人,人見人愛,每個人都喜歡他。

1997年,這兩位大哥約我出來,游說我讀神學並全時間事奉祂,自此我就常常步他們的後塵;特別是黃牧師。黃牧師有兩名女兒,我也是;他曾任城北教會副牧師,我也曾做副牧師,使用他以前的辦公室;他離開教會到華基聯會事奉,我也到外闖任恩雨之聲總幹事。現在他要退休,我是否也要亦步跟隨呢?

基督教年曆以基督徒的敬拜為始點,在個人或群體慶祝上帝救贖大能,並以基督的死和復活作結。韋伯說:「崇拜是慶祝過去的歷史,並預祝末世將要發生的事,使過去和未來的真理,在今日信徒的經歷上刻骨銘心。藉著崇拜,崇拜者不單進入上帝的拯救計劃,整個世界的歷史也活現人前。」因此,基督教年曆是紀念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祂的教導和服侍、死亡、埋葬、復活、升天、將來再臨全部編織起來,在一年裡按節期分別有敬拜、自省、悔改和思念。在屬靈成長上,我們被呼召而進入祂偉大的救贖事工。

生老病死常常有...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9 八月 2016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生老病死常常有,衣食住行樣樣難?

最近時常聽到報章或傳媒用「生老病死常常有、衣食住行樣樣難」形容現今大都會的真象—— 驟看是繁華盛世,內裡人們卻生活艱難,虛空無助。人一生要面對的問題確實很多,基本上可以歸納為「生老病死」。每次談論到生死,我便想起《詩篇》第90篇:「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1–4)在創造天地、永恆大能神的跟前,世人對比只有短暫的人生和死亡,這是何等的真實。基督徒要怎樣在這個世代過活,數算自己的日子,並倚靠神享受永遠的福樂呢?這首詩篇有哲理的啟示。

掌握手機新世代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26 二月 2016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掌握手機新世代, 認識網絡的屬靈爭戰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發展,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很重要的必須品。手機是人們最常用的上網方式,應用程式非常多,無論是日程計劃、聽音樂、運動計時、購物、處理銀行財務,甚至是看電
影、電視、玩電子遊戲等等都可以。手機用途繁多,卻帶來好處和壞處。

從好處方面看,手機多功能性帶給人們很多方便。只要打開手機,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隨時聯繫,打電話給遙遠的家人、發短信給同事、發電子郵件給客戶;學生用手機隨時翻查字典、寫筆記、搜尋資料、交換心得,手機無疑提高人們各方面的資訊觸覺。

身心靈健康平衡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2 二月 2015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甜美愉悅的人生基礎

一個人要有快樂的人生,必須追求身心靈三方面的健康平衡。如果身體健康,心理不平衡,就會胡思亂想;反過來心理健康,身體出了毛病,也沒法令人暢快過活。有關身體的教導,使徒保羅開宗明義說,信徒的身體都是屬於神,因為耶穌為我們死在十架上,用重價把我們救贖過來,從此上帝的靈住在我們身體內,要我們好好保養管理,不要傷害自己的身子;並且將來主要再來,也叫我們死了的身體復活(林前6:12-20)。我們若要好好保養身體和靈魂,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關鍵,好的習慣能塑造我們有高尚的品格和氣質;否則不良的習慣只帶來罪中之樂(來11:25),甚至引領我們走向敗壞愛世界的路。

高科技、高接觸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7 七月 2014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靈巧運用媒體將人連結起來

科技日新月異,嶄新的傳播媒體是新人類生活的溝通新平台,基督教福音機構和地方教會均積極多方位探索,嘗試為傳揚福音和牧養事工帶來新機遇。人人都趕快學習,如何善用新媒體網絡,將福音廣傳得更深、更遠,將救恩的信息表達得更透徹、更感人。新科技、新媒體的對談技巧和表達手法層出不窮, 成為信徒、慕道朋友、社會大眾, 甚至世界每個角落不同群組,彼此日常溝通接觸的新媒介,影響深遠。

我的第一部手提電腦

數碼科技(Digital Technology),以及它的產品互聯網(Internet)給世界帶來驚天動地的改變。1992年,當我仍在微軟公司工作時,學術界採用一些剛流行的技術性形容詞描述資訊傳遞,例如:互聯網、全球資訊網絡、網站、關鍵字搜尋法等,還只不過是網絡空間的構思。當時蓋茨(Bill Gates)正極力推銷他的新理念: 「隨手可及的資訊」(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及「私人電腦」(Personal Computing)。微軟公司內每個員工都分配有電子郵件地址,方便他們利用電腦網絡,與上司聯絡及呈交工作報告。那時我首次獲得分配一部個人手提式電腦,以便出差工作。這是第一代的手提式電腦,具備琥珀色的屏幕,開啟約需時15分鐘,也許有15磅重,我姑且稱它為「勉強可攜帶式」電腦!透過這個偉大的發明,員工便能將產品宣傳資料,或銷售結果傳送到總公司,同時亦獲得上司的最新信息及指示。

重拾傳福音的熱誠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1 十一月 2013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北美社會政治環境安定,有比較完善的福利制度,飽餐一宿基本所需,不算艱難,人民普遍都能在平穩中過活。華人移民安居這片樂土,享受一切的豐盛。久而久之,信徒也流於與世無爭,滿足於舒適快樂的教會生活,卻害怕吃苦犧牲的信仰人生;甚至逃避靈命進深成長,輕忽廣傳福音的使命和挑戰。這可能是移民的退休心態、養傷心態,只做星期日信徒。有人揶揄說:「北美信徒有病嗎?」我並不完全認同這個說法,卻願意在這裡激勵你委身基督、委身教會,重拾失去的福音負擔;並要突破自我,積極尋求靈命進深的裝備。

怎樣才是信耶穌?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01 五月 2013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問: 到底怎樣才是信耶穌?有基本原則嗎?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救?

答: 「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 10:9 - 10)
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對信徒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人與人有健康親密的美好關係,已經讓人興奮;如果能與神創建關係,必然讓人雀躍萬分!

使徒約翰又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人跟神有了親密關係,是做神的兒女,這是新約《聖經》經常採用的比喻,表示那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
每個人信主的經歷都不一樣,有人改變非常明顯,有人則循序漸進;重點是信主後與神建立關係,聖靈會讓你知道自己有這確據。有剛信主的人說:「我第一次經歷神的同在,內心深處那種極需要被填滿的空虛、被饒恕、渴慕神都已經得到滿足。」另一個說:「我的生命剎那間變得更好,我是一個新造的人,一個基督徒!」

音樂是關係的串聯,它能串起不同的音符,譜成和諧的樂章;它能聯起各部的聲音,成為悅耳的樂曲;它更能將世人的心靈緊扣起來,成為有感情的共鳴。串聯(或作連接 connectivity)只是一個過程,能夠把參與者的心靈與樂曲連結一起,達至真、善、美的境界,這才是音樂關係連結(connection of relationship)的真正意義。
教會的音樂是敬拜的音樂,是將敬拜者與神的關係連結起來,藉著音樂、歌曲,我們向神獻上頌讚;藉著詩章、頌辭,燃點「愛神、愛人」的心靈。歌羅西書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3:16)其中「彼此」、「互相」都是關係的連結1,從而達到和諧合一的敬拜。
在敬拜事工上,作為牧者,我的角色是教育、裝備和鼓勵信眾讚美和崇拜上帝。我願意與您分享如何活用您的恩賜,特別是音樂的恩賜去服事上帝,達成神人關係的連結。

點點思念恩情濃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7 十一月 2010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感謝天父的保守和帶領,我自從2001年初開始,全時間加入城北堂教牧團隊的事奉,我主要負責敬拜、聖樂和粵語堂事工的服侍。

這些年間,我愈事奉愈感到敬拜事工的重要性及影響深遠,便善用空閒的時間,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崇拜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Worship Studies)繼續深造。蒙神的眷顧和家人的支持鼓勵,經過四年半的進修,2006年取得崇拜研究博士學位(Doctor of Worship Studies)。

在人看來,這似乎是事奉生命的另一個里程碑,也有人恭喜我拿到博士銜頭,應該值得高興。我卻願意在滿地葉、色彩斑斕的景緻下,懷著滿腔感恩的熱誠,回想人生的每個片段、每位恩師對我的栽培鼓勵,是他們無私的大愛、悉心的指導,將我一步一步引進如斯豐盛的屬靈歷程。

教會音樂的任務

Written by 林志輝牧師 
17 十一月 2010
Published in 林志輝(城北)

敬拜,是世人對那向人啟示、三位一體神的回應。神向先知以賽亞顯現,以賽亞對神的回應,就是敬拜的一個最好例證(賽 6:1-8)。

信徒當如何敬拜?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說:「…神是個靈,敬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1-24)我們相信的神是願意向人類啟示的神,我們必須以真情、誠實、衷心的崇拜,感恩的讚美作出回應。音樂既然是表達、溝通、感動與醫治情感強而有力的工具,教會的敬拜就必須有真摯、誠實、衷心愛慕與感恩頌讚的功效。換言之,教會音樂的首要任務就是促進敬拜。

時下許多有關敬拜音樂的爭執,往往源自兩個因素: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敬拜方式。在音樂方面,無論是樂曲或歌詞,許多爭論的焦點是「傳統詩歌」與「現代短詩」的優勢作對比。至於關敬拜方式的議題,更是具爭議性:是否要唱得嚴肅, 或自由地拍掌、舉手?是否由整個敬拜樂隊伴奏,抑或單一用鋼琴或風琴,甚至完全沒有樂器伴奏?某些教會認為以詩班配合管風琴才是「真」的敬拜,另一間教會卻視這種形式的敬拜為娛樂表演;然而,也有些教會以敬拜讚美樂隊的素質來衡量敬拜的價值。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