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靄玲(城北)

疫情中的特別需要事工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17 十二月 2020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Special Needs Ministry

在身體疲倦,心靈沮喪的一天,神給我注入恩典的能量,祂讓我閱讀了Godfrey 的短文,他是教會特別事工團隊中最年輕的同工。

在COVID-19封城期間,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和家庭來說,更顯得毫不容易。他們除了面對日常已經沉重的負擔外,還要應付困在家中頻繁的情緒爆發和不確定的變化。隔離實在可怕!

教會的大門雖然關上,感謝神有30多名弟兄姊妹在不同事工團隊中伸出援手,關懷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打破隔離的困難障礙。

我們繼續在每星期日向學生提供Sparrows主日學,讓他們與神和祂的話連結。有10位弟兄姐妹承擔不同的事奉,例如帶領唱詩,講聖經故事和手工藝,活動指導(撰稿、影音、帶領、線上保安等)。我們與父母一起同工,就是學生沒法用言語表達,也可以用手、點頭、搖頭 和微笑參與其中。例如有學生不懂用言語溝通,卻能利用電腦的應用程序鍵入聲響,發出諸如早晨等簡單短句或聲音。

伸出關愛的手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04 二月 2020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顧念教會有特別需要子女的家庭

在過去幾十年中,北美洲和世界各地,患自閉症譜系障礙(ASD)1的兒童數量急劇增加。根據2018年NASS 2 研究有關加拿大自閉症的患病率,估計每66名6至17歲的孩子中,就有一名是患者。目前尚不清楚患病數據增加是由於大眾意識增強、沒有下限門鑑的病例,抑或自閉症確實不斷上升?也極有可能由於診斷資格和程序改善,多方研究亦相繼增加所致。

有研究顯示,家有自閉症孩童的父母面對的壓力很嚴重,是難以置信;與那些有其他殘疾子女或發育正常孩童的父母相比,他們的壓力明顯是最高。這是因為自閉症是終生障礙,在不同年齡都有高度複雜性的行為需求和挑戰。父母除了面對孩子的日常管理外,還要擔心教育和專業資源不足;時常周旋於學校、政府機構、醫療保健、服務提供等多輪談判而精疲力盡。有時為了爭取子女有早期服務或謀求福利,這些父母要與不同部門談判;永無止境的奮鬥過程更可能引致恐懼、焦慮,甚至是羞恥。

認識欺凌的危害

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在35個國家的13歲少年欺凌事件中,加拿大名列第九高位。在本國的青少年報告裡,每三個人就至少有一人最近曾被欺凌,而47%的父母反映說,有一個子女曾是欺凌的受害者。*

被欺凌的受害者往往有身體毛病的徵兆:頭痛、胃痛、失眠、沮喪、焦慮、學校成績表現欠佳,藉故不願上學,甚至企圖自殺。無論是小惡霸和受害者的經歷,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行為,甚至問題持續到成年期,有長時間的負面結果:輟學、反社會行為、酗酒、濫用藥物、加入幫派組織、犯罪行為等等。

欺凌是加拿大孩童和青少年成長歷程中,嚴重損害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絕不能容忍和忽視。父母和教會領袖可以怎樣幫助我們的孩子,積極面對這個日益嚴重的人生挑戰,並鼓勵孩子從《聖經》耶穌的教導中,切實應用在自己的身上?

回應孩子的禱告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08 四月 2016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最近我在青少年崇拜中證道,題 目是:神應允禱告。

我講解《聖經》中四個神應 允禱告的故事:哈拿禱告求子, 願將孩子歸耶和華(撒上1:10 -11);尼希米 為自己和以色列 民認罪禱告,求神引領回家鄉重 建城牆(尼1:2-2:9);信徒為彼 得從獄中得釋放祈禱(徒12:5) ;痲瘋病人禱告求醫治,耶穌回 應說:我肯(太8:2-3)。透過 信息分享,我鼓勵青少年常常禱 告,將心中的意念和渴求向神傾 訴,「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 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 所要的告訴神。」(腓4:6)孩 子若有需要,可以把禱告寫在紙 上交給傳道人,我們應允會為他 們禱告。

豐盛單身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20 六月 2012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社會一般對單身人士有些誤解或偏見,常有人說:「這個男人很有本事,為何還沒有女朋友?」「這個女人很漂亮,為何還沒有結婚?」這些對男女的稱譽,卻都要與婚姻拉上關係。保持單身有時被人認為違反常規,被標籤是另類、次等或不一樣的群體。最近「盛女」是熱門話題,備受各地網民和傳媒關注,議論紛紛。盛女看似是「豐盛」的雅稱,嚴格來說卻充滿諷刺,揶揄為「剩」女,是已過適婚年齡的「老小姐」。

美國社會學者克萊能伯格(Erick Klinenberg)用了七年時間研究,發現美國成年單身人口總數已超過一半,其中有3100萬人獨居,佔全美總戶數28%,數量已超過核心家庭,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1。同樣地,教會單身信徒也日漸增多,尤以姊妹為甚。

與天國孩子同行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13 四月 2011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耶穌來到世上,不單為世人的罪孽受死,顯明天父救贖的恩典,祂還「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太4:23-24) 耶穌對世人表現無窮的大愛,祂關心弱者,撫摸破碎的心靈,醫治那些患病或有殘疾的人。祂為我們樹立榜樣,賜下聖靈的能力,要信徒延續祂的使命,把神的愛和好消息傳給世上每一個人。

神把他們帶來教會

過去一段日子,我看見神將許多有特別需要的家庭與孩童帶來華基教會,內心苦樂參半。要關懷這些家庭,責任何等重大艱辛;然而,我卻欣然目睹眾多弟兄姊妹自願擔當扶助支援的角色,帶來一個又一個家庭成員生命改變的歡樂和雀躍,遠遠超越困難或苦楚。

兒子挑戰聖經真理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17 十一月 2010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問:我的青年兒子在加拿大出生成長,接受北美教育,對《聖經》的道理諸多挑戰,我應該如何引導他?

很欣賞你關心兒子的靈命成長,一個自少在基督教家庭或教會長大的兒子,他的信仰和信心生活主要是來自父母,是單純、未受過考驗。當兒子進入青少年期的過程中,他對世界上許多事物都不明白,盼望瞭解真相,不願意一面倒只聽從家長和導師的訓誨,甚至對信仰會抱著挑戰和懷疑的態度,這是每個青年人的成長生命歷程,他們的信仰不再是附屬別人的產品,他們要對自己的信仰歷程負責任,尋根究底是積極又正常的表現;我相信你的青年兒子在加拿大出生成長,接受北美教育,也和其他青年人一樣面對類似的信仰掙扎,這樣的態度總比對信仰漠不關心、完全不聞不問來得好。

如果你的兒子在成長中能透過深切反省,重尋信仰與個人生命的關係,在信仰上經過批判性的反省,親身體驗信仰是個人的事,不是因順服父母而相信,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基督徒必須確信,神永恆的真理是經得起考驗,人若真心尋求祂,必得尋見。因為這是神的應許「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箴2:1-6)

把信仰帶回家

Written by 張靄玲牧師
17 十一月 2010
Published in 張靄玲(城北)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127:3)。信主的父母都要作好管家,按主的吩咐和應許「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基督徒父母引領子女自小參加教會聚會,皆因在神的家,孩童可以學習《聖經》及基督教的信仰價值觀,父母從旁亦鼓勵子女積極參與事主侍人的工作,透過這些學習與經歷,體驗神愛的真實,眾多兒童及青少年因此相信耶穌,並受浸歸入基督。

無聲撤離(Silent Exodus)的危機 *

美國有不少研究指出,很多青年人在中學時委身基督,入讀大學後卻逐漸離開教會,甚至聲稱教會跟他們的生活扯不上關係。舉例來說,2007年田納西州LifeWay調查報告顯示,在1,557位18至30歲年青人中,雖然他們中學時一年每月最少參加教會聚會兩次,但是其中70% 的人在18至22歲期間,曾經停止定期參加教會活動超過一年;退出教會生活的十大原因,其中六個是由於生活上的變遷。調查另一個發現,那些在中學時經常參加教會聚會的年青人,有20%的人早已準備中學畢業後離開教會,而在101人中,75人並沒有讓人知道他們的去意,只有26人告訴他們的父母。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