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馬潔慈(顧問)

移「加」有落差

Written by ACEM
18 七月 2023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由創傷情緒到生活平衡

陸馬潔慈

上文提到移民適應過程中,新移民經歷怎樣的情緒變化,在不同階段有甚麼共同感受和反應。 新移民普遍面對甚麼挑戰難題?有何需要克服的障礙?調查發現,新移民普遍面對十大問題: 語言障礙、就業機會、住房問題、獲得當地服務、交通往來、文化差異、子女教育、種族歧視、社交隔離、天氣適應 1。調查亦顯示移民在適應期間,迫切要克服的障礙包括失去家庭和社會支 持。在失業、缺乏專業資格認證下,社會經濟地位下降;加上語言障礙,與以住同文化的人隔 絕,造成移民前後有創傷經歷 2  3。

難過是很自然的事

加拿大人在文化、宗教信仰和語言多樣性不斷加增。移民或難民經歷重新安頓的過程中,在心理健康和新文化適應也會造成影響。許多移民在這期間會感到哀傷難過,一方面是思鄉情懷的表現,特別想念家人,為離開家人感到孤單和內疚;特別當摯愛親友在原居地生病,需要照顧,甚至離世,便會有哀傷,更容易產發焦慮及抑鬱。

不過哀傷也是自然的事,或者是不可避免的階段。因為新移民必須放下過去,包括放下過去的職業、工作、身分、地位、人際關係、家人及社區支持網絡等,才能專注於未來。為失去的東西哀傷後,你才能展望將來,看到在新國家生活的可能性。哀傷是你準備繼續前進的標誌,要知道:你的歷史可以成為力量,回憶則變成資產 4。

此外,哀傷難過與喪失價值觀有關,這些價值觀在原居地文化是常態,可能在新文化中卻被忽略。可惜處理哀傷的時間有時被忽略或被擱置,因為日常生活需要才是最重要。這些哀傷、失落和持續焦慮,時常使新移民在建立新生活時變得困難。

嘗試學習接受創傷

在移民安頓過程中,如果你長時間感覺不好,不想繼續前進,請尋求幫助。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並非是羞恥的事。每當你長時間感到不適時,最好向專業人員求助。

有些人經歷過創傷性事件,這些創傷可能是個人童年的經歷,也可能是集體性,例如逼迫或  戰爭。創傷經歷通常表現出深切的無助、恐懼和害怕,也可能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其症狀使適應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在這些情況下,創傷性事件會以不受控制方式,一遍又一遍回 到腦海,引起焦慮的圖像或想法 5。

人們想起創傷性事件的刺激,可能引發強烈重溫情景的感覺。有人試圖避免這些情況,因為這使日常生活或與他人相處變得困難,也時常保持警惕恐懼,避免與任何人建立親密關係。煩躁和憤怒的表情是常有表現,這也導致隔離、孤單或家庭衝突。

創傷通常與睡眠障礙、記憶和注意力障礙有關。這會影響個人生活和學習能力,使學習語言或工作變得更加困難。這些人很容易被冒犯,以自己不利的方式解釋環境的訊息;也很難信任別人。即使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卻可以學會接受創傷。瞭解擁有負面情緒都是移民適應過程的一部分,而且這個階段總會過去。當你處理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會度過這個階段。不處理這些問題,則可能引致嚴重的危機或出現抑鬱 6 7。

安頓適應小提示:

對新國家及人民帶著期望。

對過去哀傷難過,對未來充滿期待 。

要專注:著眼現在的生活,嘗試學習新文化以應對新角色。你從前的文化、技能、個性不會消失;帶來的個人經歷、寶貴經驗、知識技能,都能幫助你結合兩種文化的生活優勢。

要勇敢:學習語言、找尋工作。學習語言是最好的適應方式,要盡快啟動語言學習。

要設定適當大小目標(短期、中期、長期),朝著這些目標小步前進。你以前有怎樣的目標和抱負?如何在新國家繼續並實現?你可以為未來製定怎樣的新計劃和夢想?

確保遵循穩定日常生活節奏:每天早上起床,做些習慣性事情。常規生活能為你提供穩定的支持,增加生活的安全感和生存的能力。

瞭解你所在國家及社區,然後擴大自己的人生旅程。四處走動,可以提高你對環境的認識和自信心。

展開有趣的愛好。例如,運動讓人放鬆並改善身心健康。愛好可多樣性,是娛樂、興奮、快 樂和有意義的事情。愛好還可以提高自信、主動性、思考和執行能力;有助減少焦慮、緊張、失眠和睡眠障礙。

享受美食,充分放鬆和休息。

談論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會讓你感覺更好。認識朋友,與所愛的人和別人溝通分享自己的感受,他們可能也有相似的感受和想法 8。

當事情不對勁,要尋求幫助

如果你發現自己愈來愈難有生活動力,甚至使用酒精或藥物,試圖讓不愉快的感覺消失;或者你感到哀傷或害怕,持續這種感覺超過幾週,最好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抑鬱會影響你的情緒、思維、精力、食慾和睡眠。抑鬱的人很難做普通的事,也很難與人相處。如果你曾目睹或經歷過暴力或恐怖事件,你可能發現這些記憶讓你很難享受加拿大的生活。現在你雖然處身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但你可能被過去的經歷所困擾。

在加拿大,當人們尋求幫助去處理自己的感受,不會被視為軟弱。他們卻被看為是明智的人,能意識到自己有某些事情不對勁(不妥)。醫生、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輔導員等都願意提供 幫助,他們可以助你應對自己的處境,決定如何並在何處得到幫助。

倘若你對死亡頻生很多念頭,或者想自殺,請立即前往附近醫院急診室。那裡的工作人員能幫助你。

如何得到幫助?

新移民健康與福祉服務:

提供學習小組:家庭和照顧者關顧、管理壓力、解決衝突、處理悲傷與失落。

提供免費服務:護理醫生保健服務、配藥、健康教育、支持諮詢、幫助處理過去所造成的創傷。

電話:1-866-345-0183;905-841-3977 / 網站: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CAMH Psych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無需轉介,7 天 24 小時服務)

電話:416-536-8501

Distress Centres of Greater Toronto (General Helpline) (英語,7 天 24 小時服務)

電話:416-408-4357

(作者為旺市華人基督教會會眾關懷顧問牧師)

1 https://www.immigroup.com/topics/top-10-problems-immigrants/

2 https://www.healthywa.wa.gov.au/Articles/J_M/Migrant-and-refugee-mental-health

3  https://news.westernu.ca/2022/01/report-explores-legal-challenges-of-new-immigrants-to-canada/

4 https://mieli.fi/en/difficult-situations-in-life/immigration/

5 https://primarycare.ementalhealth.ca/index.php?m=fpArticle&ID=54510

6 https://kidsnewtocanada.ca/mental-health/ptsd

7 https://primarycare.ementalhealth.ca/index.php?m=fpArticle&ID=54510

8 https://cmha-yr.on.ca/get-support/newcomers-health-and-well-being-12/

移「加」有情緒

Written by ACEM
23 六月 2023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移「加」有情緒—哪些情緒與新移民有關?

陸馬潔慈

 

移民是人生一個重大改變,每個人移居到新環境後,都經歷一段適應階段。在過程中,每個移民內心都要經歷外在環境改變而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即使移居文化相近的國家,也必須處理因地域改變而有的情緒牽動。然而,當原居地與新環境差異較大,這種波動可能更是強烈。

移民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早已計劃離開,期望以某種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搬到另一個國家,確保家庭有更好的將來,在新環境中能展翅高飛。這些移民通常有時間和有機會計劃離開,安排一切,向所愛的人告別。不過有時移民因為遭遇痛苦的境況轉變,而要作出離開的決定。例如難民因戰爭或迫害,不得已離開家園,並要在短時間內放下一切,沒有時間為自己的離開做準備。無論甚麼原因,對融入新國家的移民都會帶來挑戰。

精神緊張是自然反應

每個人移居到新地方,都必須放棄一些東西,例如:過去的職業、工作、身分、地位、關係、家人及社區支持網絡等;也要經歷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對某些人來說,這種改變可 能令人鼓舞,充滿積極的好奇心。但是對另一些人,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安定下來,並且 是一個痛苦的經歷;特別是尋求庇護的難民。在大多數情況下,適應期需要很長的時間, 有時也頗困難。

在適應新文化時,精神緊張有焦慮和壓力是常有的表現,也是對環境改變的自然反應

1。有時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困難,有絕望無力感;許多人還有令人困惑和恐懼的強烈情

緒表現。然而,這完全是對生活改變的正常反應。即使經歷困難,總會有新的開始,你會漸漸瞭解如何在新環境、新國家中過自己的生活。

移民流程與情緒

「適應」是對新環境作出反應的變化過程,是文化適應的一個組成部分。挪威社會學家 Sverre Lysgarrd 早在 1955 年提出四階段 U 形曲線模式:蜜月期(Honeymoon)、文化衝擊期(Culture shock)、恢復期(Recovery)和適應期(Adjustment)2 3。究竟哪些情緒與新移民有關?新移民通常會經歷甚麼情緒變化?

1. 熱切等待 – 興奮和期望

抵達新的國家,通常是積極和充滿希望,對文化差異不會感到困擾,反而讓人感到著迷地興奮和欣慰,都是這階段的普遍感受。新移民通常抱著很高的願景與期望,堅信會努力學習語言並找到工作;他們通常也有很多精力安排事務。不過在某些方面,期望和希望可能不切實際,例如他們認為在新國家沒有甚麼難題,傾向否認困難,或乾脆不予以理會。他們在新環境中尋求確認:離開原居地是正確選擇。

2. 希望與機遇的衝突—面對現實困難

一段時間後,移民對新國家的態度變得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似乎無處不在,開始看到加拿大和本地人的缺點,獲取教育認證或找工作有困難;開始覺得原居地各方面都比較好,新國家開始變得糟糕。在這個階段,你可能感覺身體有各種小毛病,胃痛、頭痛。孤單和失望感很常見,甚至自問:「也許我不應該來這裡?」「這是正確選擇嗎?」調查發現加拿大新移民面臨的挑戰包括:移民問題、家庭和人際關係、住房挑戰、就業、難以獲得政府服務等相關問題 4。

3. 強烈反應和感受—擁有負面情緒是過程一部分

著眼於適應新環境,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和精力。在這期間,應找到新的關係,代替家人和過去的朋友支持網絡。可是新移民未必能馬上找到合適的工作,在生活、經濟和衣食住行都可能出現難題,並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讓人感到害怕;有許多移民完全被這種強烈感覺壓倒。即使是強烈的感受,也是適應過程中可以理解和正常的部分。許多移民都有以下的感受和反應:

疲勞、虛弱、沮喪、絕望

惱怒、痛苦、憤怒、憎惡

失眠、噩夢 、注意力不集中 o 身體症狀:頭痛、胃部不適… o 恐懼、不信任

無法做任何事、沒法與新社群接觸

在安排自己的事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 5

明白擁有負面情緒是移民過程的一部分,而且這個階段總會過去。負面反應和感受是自身的一部分,當你處理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會度過這個階段。若不處理,則可能引致嚴重的危機或出現抑鬱。

4. 走向平衡 – 對未來採取更積極的態度

隨著日子過去,作為新移民的你漸漸在新家園(國家)看到積極的事物,對未來能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即使遇上困難,你也開始重新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應對。你有勇氣在情感和行動上,投資在新國家的生活。例如,你開始建立持久的關係,計劃購置房屋。

許多移民對移居過程有悲哀的感受,可說是思鄉的表現。哀傷是自然的事,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階段。你必須放下過去,才能專注未來;只有為失去的東西哀傷後,你才能展望將來,看到在新國家生活的可能性。哀傷是你準備好繼續前進的標誌,你的歷史可以成為力量,回憶則變成資產。

在這個階段中,你會感到更放鬆,並發覺自己已認定這裡就是新的家園,是落地生根 的地方。你在新文化中感覺更自在,你會結交新朋友,參與更多社區活動和教會聚會,擴 闊社交網絡,更好地理解新文化系統。你不再後悔來到加拿大,甚至慶幸感恩來到加拿大。你希望從原有文化的價值觀,與加拿大新文化的價值觀中取得平衡。在學習上,你可能計 劃重返校園;在工作上,也可能計劃轉行或謀求更好的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感到滿足。

在移民走向生活的過程中,你開始注意到移民的積極性。你能瞭解兩種文化的優點,並且知道如何在兩種文化中運作。文化的融合豐富了你的生活,並且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你已經適應本地新環境,融入新生活的快樂、議題和平靜,並成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適應的階段不總是以線狀模式進行,這意味著你並不需要完成一個階段,然後才進入下一個階段。相反地,適應階段更像螺旋式,你可能在某些領域取得進步,與此期間,在其他領域卻面臨挑戰。無論如何,每次新的挑戰都可能成為瞭解自己,增強應對壓力和適應改變能力的人生經歷 6。

(作者為旺市華人基督教會會眾關懷顧問牧師)

 

1  https://canadianimmigrant.ca/living/community/overcoming-anxiety-with-these-self-help-tips-for-newcomers

2 Lysgaard, S. (1955). Adjustment in a foreign society: Norwegian Fulbright grantees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Bulletin, 7, 45–51.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033837

3 https://kidsnewtocanada.ca/culture/adaptation

4 https://news.westernu.ca/2022/01/report-explores-legal-challenges-of-new-immigrants-to- canada/#:~:text=These%20problems%20include%20immigration%20problems,difficulties%20in%20obtaining%20government%20services

5 https://mieli.fi/en/difficult-situations-in-life/immigration/

6 Adapted from: Refugee children and Families: A model for Successful Integration By Edna Sutherland in Partnership with Calgary Catholic Immigration Society (CCIS)

關懷停不了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23 二月 2021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疫情下教會如何做「遠隔離」關顧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改變了教會與信徒間的信仰生活、事奉型態,以及人與人之間交流接觸等互動模式。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危機,公共衛生局勸籲巿民留在家中,與人隔離。在政府封城令下,家人不能探望住在醫院、療養院或護老院的家人;教會牧者也不能實體到各地或信徒家中探望關懷。

疫情下,教會如何做「遠隔離」的關懷工作?還有探訪事工嗎?人際間不能面對面,怎樣做輔導呢?疫情下的輔導,與往日是否不一樣?網上的關顧探訪,可行奏效嗎?作為牧者或信徒領袖,如何實踐疫情下的關懷扶持?讓我們彼此分享學習,帶領隊工一起配搭事奉,同心在疫情期間為社區帶來溫情、送上關懷、問候與祝福。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為了阻止疫情蔓延,不少受病毒影響的國家實施關閉機場、禁止旅客入境、學校停課、商舖停業、政府機關和企業關閉等措施。部份地區亦出現搶購食物和生活必須品等情況。其中最大挑戰之一,正是照顧病患者的醫護人員,他們無法獲得足夠防護裝備,在照顧病者時可能承受病毒感染的風險。

面對世紀疫情,作為主的信徒,我們應該如何回應?

我們不要驚慌,要保持健康和禱告。(Don't panic, stay healthy and pray)

在天父的創造中,人是身心靈整全的個體。面對病毒的蔓延,重要的是:

心理上,你我要保持鎮定。

要做到「不要驚慌,避免焦慮。」 就是將我們的目光轉向神,並認定神仍掌權。聖經說:「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詩29: 10-11)

耶和華神以大能立定天地,在混沌 中梳理出秩序。即使在洪水氾濫之時, 在疫情蔓延之際,我們仍然認定耶和華 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29:10)!在 這動盪的景況中,我們深信耶和華必賜力量給祂的百姓。每當我們呼求時,神 必賜力量與平安的福氣給屬於祂的人。 世界雖然慌亂不定,惟有神仍穩坐其上。我們就憑著信心,抓緊神的應許; 祈求神醫治大地,並安慰保守各國各民,叫疫情早日止息。

再看禁食和祈禱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01 三月 2019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禁食祈禱是《聖經》中經常提到的一種屬靈操練。有人說:「禁食祈禱消耗我們的體力,卻餵養我們的靈魂(Fasting drains the body but feed thesoul)。」又說:「禁食是以身體去禱告(Fasting is praying with the body)。」究竟信徒為甚麼要禁食?

有人總覺得沒有禁食祈禱的教會是不屬靈,教會要常常操練禁食禱告;但是也有人認為禁食祈禱是在特殊需要和情況下才實行,不是為禁食而禁食,必須有特別的需要和目的,教會才發起禁食禱告。

在個人層面,禁食祈禱可視為自己的屬靈操練;在教會層面,我個人認為有特殊的需要和目標時,教牧和信徒們一起禁食禱告,是集體專心尋求神心意的台階。不過無論禁食與否,個人或集體藉祈禱謙卑自己,是表達我們倚靠神、看重神、尋求行在神的旨意和引導上;並渴望透過祈禱,與神的關係得以進深。無論個人或教會群體,藉禱告在屬靈生命上有所突破、重整、更新、復興,都是個人或群體生命得以轉化的重要關鍵。

身為基督徒,我們蒙上帝呼召去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愛鄰舍(太22:37,39),保護弱勢社群、貧困者、受壓迫的人(路4:18)。城北華人基督教會蒙上帝厚恩,於2017年開始與聖靈教會(Holy Spirit Church)合作,透過加拿大私人贊助難民計劃,接待七個敘利亞家庭。對我們來說,接待他們來到加拿大,是一個嶄新、讓人學習謙卑服侍的經歷。主在許多方面擴張我們的境界。首先,神讓我們看見:

1. 當教會樂意奉行使命,就會得著學習體驗城北華基明確而迫切的召命之一,就是開展華人以外的族群。這也是全教會使命的新里程——我們要踏上「宣教在毗鄰」(Mission at the Door Step)的新方向。我們的弟兄姊妹已準備就緒,離開安樂窩,體驗跨文化使命。我們不懂他們的語言,不熟悉他們的文化;卻甘心樂意,學習去愛和服侍這群敘利亞新移民。

這些敘利亞家庭抵達加拿大前,我們已經與聖靈教會的牧者Pastor Ihsan組成夥伴團隊,並邀請聖靈教會的兄姊協助傳譯,同時藉著谷歌(Google)翻譯,開始用WhatsApp跟他們溝通。我們對他們的愛是透過祈禱孕育出來。在他們踏足加國之前,我們已經開始在教會祈禱會、團契和小組聚會中,逐一為每個家庭的需要禱告。

對於一個樂意奉行使命的教會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美好的學習體驗。我們抓緊異象,踏上征旅;然後,神擴張我們的境界,一步步帶領我們繼續前行。

相比人類其他的痛苦,「抑鬱」確實像個無底深淵,使人陷在無邊際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連身邊的親人也感到徬徨無助。抑鬱是常見的情緒狀態,令人產生負面的感受、思想和行為,影響個人作息生活。不論是否基督徒,都可能患上抑鬱,陷在情緒低落的幽谷而感到絕望、無助、欠缺、灰暗、沮喪、悲傷、疲倦乏力、沒精打采,思想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不願意活動1。

好消息是抑鬱可以痊癒、可以好過來的!我們可以鼓勵身邊的人,他們低落的情緒總會過去,幽谷的盡頭總有出路,生活可以重返正軌,享受正常活動。作為同行者,你我如何堅固這些幽暗的心靈?在輔導的經驗中,我發現沮喪的人經常帶著低落的自我形象,傾訴中更不時呈現內疚、羞愧和自我批評。無論抑鬱有何成因(生理、心理、精神、遺傳、個性、環境等因素2),我們都要鼓勵他們尋求專業人員的輔導和幫助。

沮喪失意的人希望低落的情緒很快消失,心情每天好過一點,但這不是首要關注的事。我們要關心是如何給受助者有盼望和安穩(well-being)的感覺,並鼓勵對方有信心和耐心面對生活。我們要理解,在抑鬱背後經常涉及複雜的問題,沒有快速處理或容易解決的方案,故此忍耐是必須的。重要是我們能否做個積極的聆聽者,成為恆切鼓勵別人的同行者。

透過以下個案剖白,看看你我作為同行者,可以怎樣鼓勵身邊處於抑鬱的她。*

同居有何不妥?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08 六月 2017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抗衡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

可否先同居,後結婚?

美寶鼓起勇氣問輔導員:「我和男朋友都來自破碎家庭,我們不想看見自己日後的婚姻以離婚收場;我們可否嘗試彼此相處和適應,先同居生活,然後才結婚?」這個提問也許是一些年青人隱而不宣的疑團。

有些年青人對婚姻中的盟誓、長久的夫妻關係,以及一生一世的結合,都抱著疑陸馬潔慈惑不信的態度。事實告訴我們,一半的婚姻都以離婚收場,所以不少男女都寧願尋找不同的性伴侶,認為同居生活是個好主意。惟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婚姻研究項目主任 Dr. Bradford Wilcox 清楚說明:「許多情侶表示在選擇安定的婚姻生活前,總想試試一起同居的日子⋯但是他們不明白男女雙方一旦有消費者的心態,那就削弱婚姻的神聖和功效,為自己打開痛苦、分手和關係中止的大門。」1

2017年的預苦期將於3月1日開始,直至4月15日結束,我們會怎樣作好準備呢?預苦期(Lent)在復活節前40天,從聖灰節的周三開始,到聖周(Holy Week)的周六結束;其中六個星期日不計算在內,因為每個主日都代表一個「迷你復活節」(mini-Easter)。預苦期是自我省察、悔罪,慶賀主耶穌勝過罪和死亡,從墳墓裡復活。

我願分享一些經驗之談,鼓勵華基教會的弟兄姐妹無論個人、小組或團契,今年在復活節來臨前,一同克己靜思,好好迎接預苦期。

我與城北華基教會的信徒在2013年,有「踏上各各他路上」40日個人靈修讀經旅程,透過禱告、讀經、敬拜、自省和認罪,一同思念主耶穌在十架捨身所成就的救恩,並預備自己和全體會眾的心,迎接復活節的來臨。

在40日的讀經旅程中,幫助我清楚知道自己是個罪人,需要主的赦免和救贖恩典;透過每天的敬拜、認罪、默想、禱告,學習把憂傷痛悔的心,轉化為對主的感恩和生命的活力。期間我刻意每日為自己預留一個禱告的空間,在自省、認罪、默想中,祈求聖靈幫助我,倚靠復活主得勝的大能,克服生命中的誘惑和軟弱,使我能經歷在基督裡的真自由。從那一年開始,我每年都有預苦期屬靈操練的習慣,點燃激發我對主的愛,並進深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克己靜思屬靈成長有四個向度:

神不要人獨自走人生屬靈之旅,而是要我們與人結伴同行。不過,信徒常有一種誤解,認為屬靈生命是「我與神」(God and me)之間的事。只要「我與神」有親密的關係,屬靈生命就是圓滿,我就是個「屬靈人」;我不需要其他人,有神便足夠。但神的心意並非這樣,神不是要你我作個「獨行俠」,獨來獨往的基督徒,而是與人同行。我們需要屬靈摯友,並透過群體生活去培育摯友關係。讓我們努力在華基教會建立摯友,透過摯友(FRIENDS)這個英文字,在七方面學習建立和好關係見證神。

建立人生摯友

Building ‘Friends for Life’ (創2:18)

神創造人,是要讓我們享受友情和夥伴的關係。祂創造天地萬物,看著都是好的,惟獨一樣神看來不好的事,就是亞當孤獨無伴。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這段經文雖然是指向婚姻;不過,亦說明了人需要夥伴同行,好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完全。這是神呼召人與人共步同走屬靈成長路的原因。

祈禱中的相遇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12 二月 2015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在不同的屬靈操練中,祈禱似乎最容易叫人沮喪(當禱告未蒙應允);但同時亦是最令人感到興奮(當經歷神的手介入個人的生命)。

許多時候,我們知道要向神祈禱,卻只有少數人能持之以恆地建立禱告的習慣。我們有時容讓自己閒散不禱告,即使勉強自己去祈禱,禱告時有種種雜念在腦海中盤旋;甚至禱告完畢,我們也會懷疑上帝是否垂聽那微弱不濟的祈禱?那麼,我們該怎樣看祈禱?

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看祈禱是甚麼?禱告是:

父母的內在反思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14 四月 2014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父母的內在反思

致年青人的家長

管教兒女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職事,特別是管教青少年期的子女,更讓父母費盡心力。有人以「沸騰中的水壺」來形容青少年兒女,美國一本傳統字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用「突如其來,不可抗拒,令人震驚的舉動,霎時間令許多人受到影響。」(A sudden, overpowering terror, often affecting many people at once.) 來形容今日的青少年,視他們為令人恐慌的一代。

談「心」:心的聆聽

在生活中,誰是你的傾訴對象呢?你有否期待有人能好好聆聽你傾吐心事?

一個好的聆聽者在別人傾訴時:他會安靜的細聽,不打斷對方的話柄、不批評指責、不強加意見,亦不作反駁。上帝便是這樣一位願意聆聽的神,在你要祈禱時,祂正等待著傾聽你的心聲。

有些人很著意自己怎樣祈禱,特別與人一起禱告時,他會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怎樣評價自己的禱告?有這種觀念的人,很容易落在「剪栽」禱詞、「審核」所說的話、「衡量」自己表達禱告的陷阱中,甚至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不禱告了!無怪乎祈禱有時變成了壓力。這些錯誤的心態,全因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禱告的表達方式和別人的看法,多過於我們向神傾心吐意。我們不覺地將祈禱的聽眾,由「神」錯放在「人」身上,即是介意別人的評價過於向神傾訴。若是這樣,我們又怎能享受祈禱呢?

「熱戰」與「冷戰」是夫婦在衝突處理中常見的現象,持續地影響夫婦關係。

上期已討論過「熱戰」(Escalation)蠶蝕夫婦心靈和「暫停」的藝術,今期續談「冷戰」。

「冷戰」(Cold War)是夫婦在衝突處理過程中,常會出現的相處形態,他們容許自己以「逃避」(avoiding)或「退縮」(withdrawing)的態度作回應,不願意參與、拒絕討論問題所在;並將自己與配偶的關係,冰封在「冷戰」的冰櫃和冷藏庫內。夫婦間「冷戰」的出現,可以簡單到從談話中抽離,避而不談地「轉身離場」,或者在討論過程中不主動參與;甚至進一步,刻意避開任何談及某些話題的機會。凡此種種舉動,都對夫婦彼此間的信任和關係帶來負面的影響。

「熱戰」與「冷戰」是夫婦在衝突處理過程中,常會出現的兩種相處型態,且持續地影響著夫婦彼此間的關係。

「熱戰」(Escalation)是夫婦容許自己在面對衝突時,以否定的態度和憤怒作回應;並容讓自己的情緒好像火山般爆發。許多時候,夫婦在小事上有磨擦和爭執,卻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苛刻、傷害性嚴重的人身攻擊。相反地,在「冷戰」(Cold War)中的夫婦,他們卻容許自己在處理衝突時,以逃避和退縮的態度作回應,不願意參與、甚至拒絕討論問題所在;並將自己與配偶的關係,冰封在「冷戰」的冰櫃和冷藏庫內。「熱戰」、「冷戰」都是婚姻殺手,不單破壞夫婦關係,更直接影響家庭和諧和下一代的成長,是必須正視的事。

生死抉擇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09 五月 2012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我曾經從事護理工作廿多年,其後蒙神呼召作教牧,在聖職牧養輔導的經歷中,我深深體會病人家屬在摯愛親朋病危時,心情矛盾至極。他們一方面知道人為的方法很有限,雖然能勉強延續病人殘存垂危的生命,最終卻仍然要步向死亡;另一方面,他們想到只要病者存留世上,就應該竭盡所能去搶救,但心底裡卻害怕在過程中,加深病人肉體的痛苦與心靈上的折磨。

醫療系統救治

現代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護人員許多時候都用複雜而精密的醫療器器材,延續病人的生命,例如心臟電激器(Defibrillator)使幾乎停止的心臟再次跳動,讓病人有起死回生的復甦;呼吸機(Respirator)令病人的肺呼吸量增加,有呼吸就有生氣息;而一般人較為熟悉的靜脈注射(IV Infusion廣東人俗稱吊鹽水),讓不能進食或不願飲食的病人延續生命。其他不同類型的儀器,譬如洗腎機代替腎臟的排泄功能等,形形色色,都能促進病患者體內各種功能繼續運作。

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經長輩介紹,父母認可,男女彼此認識,大家都有好感,附合對方要求和條件下談論婚嫁,你認為可以嗎?

對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聖經》亦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長輩替晚輩男女朋友,讓年輕一代彼此認識相愛,互相欣賞而結合,實屬美事。可是,由戀愛到談婚論嫁的過程中,關鍵是「瞭解」,瞭解自己及瞭解對方,以及明白維繫美滿婚姻的重要因素,才能為成功婚姻作好準備,故此,談戀愛是必須的。

認識自己和對方,包括:

  • 認識彼此的性格、個性特徵、習慣、為人、取向等  — 瞭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

  • 認識彼此的學歷、才智、處事方法、作為模式等  —  瞭解彼此待人接物的模式,對壓力的反應等,想想我們匹配嗎?我能接納他/她的優點、缺點嗎?

  • 認識彼此的家庭、背景、信仰、道德、價值觀等  —  瞭解我們的背景相近嗎?(男女背景相近,在觀念上就比較接近,雙方比較容易瞭解;否則差異愈大,雙方婚後有較大的適應問題。)
  • 除了瞭解對方及家庭外,男女雙方婚前應在各方面尋求共識:夫妻溝通技巧,處理衝突方法、角色分配、姻親相處、財務處理、家庭計劃、子女教養、娛樂交友的取向、信仰生活;以及個人、夫妻和家庭的目標。
  • 我鼓勵你倆找教牧同工或專業輔導員安排婚前輔導,並報讀教會或基督教機構舉辦的婚前輔導課程,讓你倆明白彼此的個性和關係。透過協談,在上述各方面取得協調共識。倘若在過程中有不成熟的看法或不協調的地方,便積極透過輔導去成長,直至彼此達至共識,才宣告結婚。

 

重組家庭神憐憫

Written by 陸馬潔慈牧師
17 十一月 2010
Published in 陸馬潔慈(顧問)

在這個後現代的社會,婚姻制度瀕臨瓦解,家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離婚越來越普遍,單親家庭湧現,甚至基督徒也避免不了這些沖擊。事實上,不少基督徒夫婦正面對嚴重的婚姻危機。因離婚、喪偶、失婚、家庭破碎,錯綜複雜的關係,帶來再復合、再婚的家庭也同樣越來越普遍。

不同的家庭型態,如雙親、單親、混合型的家庭(Blended families),在社會、工作場所、學校、甚至教會中出現。你留心觀察,身邊總熟悉幾個不一樣的家庭組合。既然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作為主內肢體,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同走人生路呢?

Paula 的疑問

Paula 因離婚、再婚,組織新家庭而尋求輔導。一位基督徒輔導員問她:「過去你與前夫在信仰上,對神(上帝)有多認真?是兩個人都重視基督信仰?還是只有一人看重?抑或兩個人都不看重呢?」「你現在組織新家庭,你與現時的配偶在信仰上的看法又怎麼樣?」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