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光(多倫多)
奧地利的奧本古老村莊裡,住了一位年輕的牧師莫爾(Joseph Mohr)。1818年聖誕節前一天,他教堂的管風琴忽然壞了,料想聖誕節不會聽到聖誕詩歌了。當日下午一群小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教堂,預備為子夜崇拜練詩,知道這個壞消息後感到十分失落,沮喪地回家去;有一位小朋友卻去找莫爾。
「沒有聖誕詩歌,怎麼過聖誕節啊?」他懇求牧師想辦法。於是莫爾隨即寫了一首詞,找好友克魯伯(Franz Gruber)譜以結他伴奏的曲。當晚全教會在沒有管風琴下敬拜,用結他伴奏頌唱「平安夜」(Silent Night),共渡一個快樂的聖誕。一個小孩對聖誕詩歌的熱誠,促成一首普世傳頌的作品誕生。你是否跟奧本老村的小朋友一樣熱愛聖誕詩歌,覺得沒有聖誕詩歌,便不算過聖誕節呢?
工人的素質
佈道要講究策略,更要講求工人的素質。傳福音的人就是福音的工人,工人素質好,結的果子才會豐茂茁壯。優質的工人必須是:
一、 熱愛福音的人: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只有熱愛那件事,才會熱衷去做;為責任、為原則而做往往是應付式交賬,不會達到最大果效。工人要找出令自己喜傳福音的源頭,以它為動力,才會做得起勁、做得用心、做得妥善、做得長久。
二、 認識福音的人:傳福音的人必須認識《聖經》,神學正確才能傳達純正的福音;偏重、偏差、偏離的福音都產生謬誤的信仰。例如成功神學強調追求物質富足導致人貪愛世界、報應福音強調信耶穌不需受罰下地獄以致人專注得救上天堂。工人要傳主耶穌「天國的福音」,帶人進入神的國度,過在地屬天的生活,以神為首、教會為家、世界為工場,不單追求基督徒「生命」,更要過基督徒「生活」,就是集體敬拜、祈禱會、團契、門訓、宣教、事奉、社關、環保等等。
我是家中小兒子,自小性格內向、不擅辭令、不懂交際,只愛默默工作,最大志願是學一門手藝,做個好幫手,不自以為是領袖的料子。我喜愛美術和音樂,曾做過美術設計工作,也當了22年音樂人;安份守己做幕後小角色,沒想過神要我走出安樂窩做牧者。
我生於廣州,在香港成長,自小在天主教學校唸書,理性相信「天主」,但認為信仰要守教條,打算到年老才入教。青少年思想人生,尋找永恆目標,卻找不著,鬱鬱不歡。中三時,有兩位成績優秀的基督徒同學常有特別的喜樂,十分吸引我,好奇跟他們去教會,認識喜樂源頭就是主耶穌基督,明白到福音不會帶來束縛,乃是叫人得自由;基督就是永恆主宰,人生終極的目標。1979年8月13日受洗歸入基督。信主後人生有了目標,心中十分喜樂,這種興奮的經歷驅使我喜歡傳福音、講見證,亦參與教會的福音外展。
轉瞬間,華基聯會「中文詩歌創作比賽」已進入第三年,從過往兩年的經驗 中,我想提出幾點給今年參賽者思考。 跟一般音樂比賽比較,「中文詩歌創作比賽」的重點不在於提高音樂的藝 術水平,而在於鼓勵靈命上的成長,參賽者透過作品可以有生命的省察和信心 的禮讚。前者有助更新和重整,後者則有助個人認信。
因此,參賽作品必須表 達一種信仰內涵。大會希望這些作品能在教會聚會中使用,所以信息用詞的神 學應用性十分重要。 詩歌比賽並非徵文比賽,不能單講內容和修辭,作曲比賽當然要講求旋 律創作,我要大膽地指出,好的旋律是很重要!教會詩歌在於傳遞信息,引 發共鳴,寫得不好的旋律,不但不能牽動情緒,甚至破壞歌詞的意思。相反 一首好的歌曲則能啟發人的思維,深化人的感受。很多廣被教會使用的詩 歌,往往就是有好的旋律,讓聽的、唱的皆心靈激蕩和振奮。
在一次默想中,我想:「傳道人除 了忠心殷勤地事主侍人外,他的 生命應有那些特質表現才算是合神心意 的傳道人呢?」後來我得出三個答案, 它們不單成為我事奉上的提醒,更是我 靈命追求的目標。馬丁路德說「信徒皆 祭司」,其實每位信徒都是傳道者,所 以這些特質也是信徒必須具備和追求 的。以下是一點領受,願互相勉勵。
一.尋道
傳道者不能單為使命或責任而傳 道,更絕對不應以個人野心為原動力。 傳道者必須先是渴慕《聖經》、追尋真 道的人。假如我們不熱衷神的話語、甚 至沒有興趣,便沒有熱忱去傳講神的話 語;假如我們認識《聖經》不深,便不 能將豐富全備的信息傳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