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有效合作十五要則

週三, 20 十一月 2019 10:27

 

高雲漢牧師

一、 必 須 開 誠 布 公,互 相 信 任﹕

二、 必 須 有 人 委 身,互 相 激 勵﹕

三、 必 須 異 象 清 晰,任 務 明 確﹕

四、 必 須 腳 踏 實 地,走 向 標 竿﹕

五、 必 須 瞭 解 對 象,合 乎 需 要﹕

六、 必 須 奮 勇 委 身,領 導 合 作﹕

七、 必 須 分 清 程 序,逐 步 進 展﹕

八、 必 須 毅 力 持 久,百 折 不 撓﹕

九、 必 須 認 清 身 份,保 持 負 擔﹕

十、 必 須 嘉 許 慶 賀,團 隊 差 異﹕

十 一、 必 須 人 力 財 力、禱 告 配 合﹕

十 二、 必 須 高 度 參 與,擁 有 歸 屬﹕

十 三、 必 須 重 視 禱 告,坦 誠 相 交﹕

十 四、 必 須 甘 心 犧 牲,付 出 代 價﹕

十 五、 必 須 正 視 難 題,預 期 處 理﹕

 

教會事工的策劃與優先次序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21

 

高雲漢牧師

感謝救主基督大恩!多倫多(Toronto華人基督教會增長迅速,其中有幾間教會增長尤其快速。教會增長的原因很多,除了多倫多移民迅速增加,華人集中聚居以及福音氣候溫和之外,其他因素有如事工策略,領導模式,與異象熱忱等等都是值得一提,以資拋磚引玉與各地同工切磋分享,但願一切榮耀都歸基督聖名!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下簡稱「華基」)也是增長快速的教會之一。華基自一九七五年元月由七對夫婦創會開始至二零零三年元月,已由一間堂會發展為八間堂會,主日總共約有五千五百人分散在五間自建的教堂及三處借用的地點聚會。由起初一位傳道人增加到目前五十二位牧師、傳道的教牧同工團隊,而且許多年青優秀的牧者傳道都由華基教會培育產生,能以不斷的植堂、擴堂、建堂。每年更有各堂共超過一百位弟兄姊妹踴躍參與國內外的短宣體驗,更且派遣七位宣教師在海外傳道。今年差傳經費達一百二十多萬元加幣。看見基督的恩典與福份豐豐富富的傾倒在教會中間。當然教會也有經歷過各樣的難處,有許多軟弱的地方,但也有不少長處值得感恩與眾分享,茲略題幾點以供借鏡。

集教會增長資料

蒙主引領,我與妻兒於一九六九年元月移民加拿大,當時我曾參與事奉的差傳機構福音自傳會(Christian National’s Evangelism Commission),邀請我一家代表許多第三世界的傳道人到美、加許多教會報告宣教工作近況,並同時為他們要求禱告與經濟的支持。在六年的歲月裡訪問了許多美州鎮市,在幾百間大小不同各宗派教會講道,大多數的教會都是熱心愛主,喜傳福音,速速增長的教會。我除了講道與分享見證之餘,通常喜歡問長問短,想要了解別的教會增長的原因,教會舉辦的活動與及收集各樣節目的資料。

他們對宣教士代表都非常客氣。問無不答,求無不給,這樣我就收集了不少資料。更且參加了許多有關教會增長的講座,以及多次華福、華宣、洛桑等福音會議,學習了更多教會增長的課題。

實施教會增長課題

既然學習了許多教會增長的課題,收集了許多寶貴的資料。我於是蠢蠢欲動,盼望有一試所學習的機會;又聽到多方面的福音呼聲,於是毅然決定接受香港中華傳道會桑安柱牧師的差遣,於一九七五年元月在多倫多開始開荒植堂。稱之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因為所學的資料雜而又多,教會又沒有一定的宗派治會模式,這樣試試,那樣試試,使教教會活動節目繁多,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日崇拜、主日學、詩班、祈禱會、團契、小組、分區家庭聚會、福音查經、慕道班、個人佈道、逐家探訪、電話代禱網,樣樣推出,雖然牧師幹勁十足,有時廢寢忘餐,有時也令到教會領袖疲於奔命,無所適從,有顧此失彼,朝令暮改的情形發生。幸虧教牧與信徒領袖一股熱心,上下同心,教會亦蒙主恩迅速增長。

排列事工優先次序

這樣忙碌了三、四年的時間,教會由三十多人聚會增長到近三百人聚會。原本是主日下午借堂聚會,於是分出大半數人在另一區借學校增加上午崇拜。一位教牧負責上、下午兩堂講不同的信息,每月四個禮拜都是如此。一位教牧就算是三頭六臂也會忙不過來。我自己一再反省禱告之後,求主賜智慧,使我自己能把握幾樣關鍵性的事奉,多花時間安靜預備每主日兩堂的信息、慕道班、福音查經班及佈道探訪。其他活動只能放手鼓勵教導一些似乎未成熟的青年信徒領袖來擔任。這樣做的好處,反而促成了門徒訓練,分工合作,肢體配搭的事奉模式。

訂立教會主題預算

為了要鼓勵信徒領袖與教牧一同配搭參與事奉,就必須預早訂立事奉的重點與及半年一年的節目年曆,人力財力的預算。不能一大群人隨時隨地聽候教牧發號施令。於是要按教會事工分部分擔把信徒按恩賜、才幹、負擔職位組織起來。起初由於教會開荒植堂,故此做來做去都是福音佈道。有其他恩賜的信徒,不被重視,肢體的需要也有欠缺。

於是按照初期教會模式(徒2:42-47),把教會事工歸類為四方面:敬拜 (worship)、教導 (instruction)、分享 (sharing)、佈道 (evangelism)。把四個英文字的頭一字母結合起來就成了W.I.S.E.智慧(提後3:15)。這就成了我們教會活動的「智慧活動」。

我們於是把教會各部門的事工歸類:崇拜部、聖樂部為「敬拜」;基督教教育、主日學為「教導」、團契、小組、財務、事務為「分享」;傳道、宣教、福音探訪為「佈道」。這四方面的事奉成為四年輪一次的訂立主題及事工重點的範圍。若今年是以「敬拜」內容為主題範圍,我們就請崇拜部及聖樂部的同工們加強全年的「敬拜」節目,徵募更多的人力,預算更多的經費。另一年若以「教導」為主題範圍,就請基教部加強人力、財力的預算及節目重點。這樣做,可使到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都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恩賜,使教會事工得到較平衡的發展,弟兄姊妹也對教會發生更強的歸屬感。使教會邁向成熟的地步。

集體策劃教會方向

訂立教會主題及人力財力的預算是一個教會每年事工的重點優先次序,但是「華基教會」發展至第五年就分植為兩間堂會,其中一間更購地建堂,都是兩間堂會的信徒「為豐收而建造」,大家不分彼此,同心協力發展聖工。至第六年可坐五百人的教堂建造落成之後,不久增加一位英語聚會。後來又再植堂,變成一共三間堂會,傳道人也增加到四位。今後堂會彼此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呢?對於彼此幫助建堂的經費籌募有甚麼原則呢?普世差傳的事工與經費也逐漸增長,應如何實施呢?對於年青一代的傳道人又如何培養出來呢?教會的經織應採取怎樣的模式呢?

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當時急待處理的問題,我們既無宗派,應該採取甚麼模式呢?走那一樣的教會路線呢?當時,我作為開荒植堂的牧師,雖然自己心裡有些想法,但仍在模索之中。感謝主賜我們智慧,於是我們各堂歷屆的執事們與傳道人共同舉行兩天的退修會,在郊外無借營地舉行,大家一同檢討教會的長處與短處、教會事工的重點、教會組織的模式、教會五年、十年的長期發展計劃等等。

這種退修會每年舉行一次或兩次,累積幾年的策劃討論之後,大家終於逐漸摸出一條路來,我們決定了不參加現有的宗派而自己成立「華人基督傳道聯會」,並向加拿大政府註冊登記,經過多次的修改之後,我們也根據聖經,擬定「華基教會的異象與使命」,使整個「聯會」有事工的重點與優先次序。

這些「異象與使命」通過一次再次的研討、溝通、寫作。一年又一年的重申與加強,逐漸潛移默化的沉浸入教會領袖的腦海之中。成為「華基教會」的模式與方向。

第一,我們要成為「相愛合一」的群體。

第二,我們要成為「培訓門徒」的群體。

第三,我們要成為「增長植堂」的群體。

第四,我們要成為「普世差傳」的群體。

第五,我們要成為「關懷社區」的群體。

我們認為這些都是聖經的原則,是我們的教會方向,也成為我們的一些口號。鼓勵我們在籌備建堂的事工上相愛合一,在培養出更多的神學生、教牧人員及宣教士,訓練更多的教會長執及小組組長,並各類的信徒領袖,同時大也有不斷的植堂、增堂、擴堂。大家聯合做「普世差傳」的事工。大家都能有目標,有方向的齊步向前,把福音傳開,建立教會。

領導模式應要轉變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我們必須順著季節氣候來生活作息。一個團體也有興盛衰落的發展環節。無論是小組、團契或教會,甚至於一般公司組織、黨政、國家都經歷不同的「生命」環節。由成立、發展、掙扎、興盛以至下落、式微都形成不同的氣候。作為團體領導的人必須認識該團體當時的氣候,而作出適當的領導模式。不是「一本通書讀到老」的一成不變。乃是要成為「識時務」的英雄豪傑。所謂「識時務」就是能以了解當時國家社會的氣候與需要,而以最適合當時需要的恩賜與領導模式出現,就能成為當時的「英雄豪傑」。

在舊約時代有祭司、先知與君王的三種不同的領導模式,在新約時代也有僕人、牧人與管家職事的分別。把這一切都表現在基督的身上,我們可以歸合為祭司、先知、君王三種職事。基督的教會也有祭司、先知、管家三種職事。

當教會在受苦受傷的時期,需要加強「祭司」的職事來醫治安慰;當教會在沉睡安份的時期,需要「先知」的職事來警告激勵;當教會在探索尋求的時期,需要「管家」的職事來組織推動。

這三種不同的職事,也許是同一位「識時務」的領袖來適合的扮演領導的角色,也可能是不同的領導人物來發揮當時所需要的領導恩賜。主要的原則是:在甚麼時候,作甚麼人!

若是在一個團體最需要「祭司」安熨醫治的時期,有人卻以強烈的「先知」形態出現來鞕策警告的話,就會使該團體起反感。若是一個團體正是蠢蠢欲動想有何作為的時期,有人卻作「祭司」來安慰姑息,就會使該團體領導無方,沒有方向,沒有挑戰。故此,在不同的團體季候應採取不同的領導模式!

若是自己能轉換領導的模式適應當時的氣候,當然是最適切的辦法。有時也可以有不同性格、不同恩賜的同工配搭來補自己的不足。若是自己是「先知」型的人物,在某一時期要特別高舉「祭司」型的同工來供應教會當時的需要,這也就注意到教牧同工恩賜的配搭問題,最好是教牧執事的事奉團隊中,這三種職事的同工都有,而且知道在某一時期當適合的同工更多的發揮他們的恩賜。這都是要排定某時期領導模式的優先次序,使教會不同的時期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使教會更成熟,更能活出豐盛的生命。

同心邁進所訂目標

當華基教會仍在開荒植堂的時候,傳道人就注意「祭司」與「先知」的職事,有愛心關顧信徒的需要,激勵他們為福音齊心努力。當華基教會逐漸擴大,堂數與人數都增多的時期,就要加強「管家」領導的職事,使大家共同加強組織,訂立清楚具體的目標,而且在每一項大的「異象與使命」方針之下,要列出具體行動方案,以及可以量度的目標,使整個「華基教會」的各個堂會及團契都朝著清楚目標邁進,而且經常可仍檢討修正,看所訂的目標是否正確,達到甚麼程度。

在上兩段,我們曾經提到「華基教會的異象與使命」的五個事工方向與優先次序。經過好幾年的領袖退修會及華基聯會代表大會的研討決定,我們為這五個「異象與使命」訂下了如何能達到行動方案,與可量度的具體目標,使五、六間堂會的領袖與會都能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向著標竿直跑!

結語:以上所寫都是一間教會與「聯會」的事奉心得,若是收集許多教會的發展模式,必可集腋成裘,成為教牧執事的借鏡,至於較詳細的資料,可以在華福大會時派發,彼此參考,互相學習,使我們普世教會都有美好的發展,使福音廣傳,迎接救主趕快降臨!哈利路亞!

 

尋求平衡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20

 

高雲漢牧師

「討價還價」是商場上的用詞,為要尋求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堂會對教牧薪金的釐定,嚴格來說絕不應該以雇主與雇員的關係來「討價還價」。但是為了要尋求比較「合理」的薪酬,我們必須了解一些「合理」的程序,使堂會與教牧都有比較健康的心態,以至產生更正常的期待、更愉快的事奉,使聖徒得造就,福音得廣傳,教會得增長,主名得榮耀!為求達致美好的平衡,茲將考慮要點列出如下:

帶職事奉與專心傳道

新約時代人人皆祭司、人人皆先知,人人皆平民。教會是主的身體,信徒應互作肢體,彼此配搭,運用恩賜彼此服侍。根據這個基本原則,每個信徒都應該像保羅一樣,在某個時期以「織帳棚」謀生來事奉主。這種方式在福音的拓荒時期,由於信徒人數少,也未學好「十一奉獻」的《聖經》真理,為了使未信主的人得以免費、白白的得福音的好處,才不得已而為之。但是教會長此下去,會使信主多年的信徒也不學習奉獻金錢以回報父神豐厚的恩典,使信徒長期停留在幼稚的階段。

再者,若是每位信徒都忙於自己「織帳棚」的工作,只在公餘的時間參與事奉,久而久之,事奉也沒有深度。故此,初期教會的使徒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也是甚為合理的。而且主耶穌的門徒中間也有作司庫的,專責收集婦女的奉獻以應付他們生活的需要。保羅也勸勉信徒運用恩賜要「專一」,如果肢體特別有恩賜作「先知講道」,或是能「傳福音」,或是能「牧養教會」,就讓他們多做一些「講道牧養」的事奉,他們本身「織帳棚」的工作就由其他肢體代勞。如果有十個「織帳棚」的肢體都實行「十一奉獻」,就可以支持其中一個肢體免「織帳棚」而「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這位專心傳道的肢體的收入,應與其餘九位肢體的平均收入相等。

專業訓練與傳道經驗

今日的社會已逐漸變得專業化,任何專業人士都必須經過長年累月的專業訓練。今日的教會裡,也充滿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若是傳道人都只是「織帳棚」而「半途出家」,試問怎能滿足這些專業人士的屬靈要求呢?故此,教牧人員需要在年青時就開始接受教牧人員的「專業訓練」,對《聖經》歷史背景、語言文化、教會歷史、神學、護教學等科目作深入探討,並需在講道、宣教、輔導、教會行政上有所研究。

這些年輕的神學生,信徒未必有機會從事奉中觀察他的顯著恩賜,而只能從他們得救與蒙召的見證中略知他們侍主的心志。故此,剛從神學院畢業的神學生,必須經過鍛煉與考驗的時期,以表明他們吃苦的心志與顯明他們的事奉恩賜。起初釐定薪金,可略為考慮他們接受專業教育的年份與學位的高低,但一般來說,可以從較低的基本薪金開始,以顯明其獻身侍主的心志。剛畢業的神學生,若口口聲聲以月薪、津貼、假期、進修、升遷討價還價,怎能獲得會眾的尊敬與愛戴呢?優秀的獻身青年,應以異象、召命、福音的需要、主愛的激勵,來作為全心全意事奉主的動機。

可是,那些經過考驗、心志堅定、恩賜明顯、忠心勞苦、經驗豐富的教牧,理應「配受加倍的敬奉」(參提五17)。信徒不可以故意刻薄神的僕人,以為使傳道人吃苦,才會使他們謙卑倚靠主!

吃苦心志與配受尊敬

傳道人一生都應該常存吃苦的心志來服侍神、服侍人。有吃苦的心志才能顯出對神的忠心與對人的安慰,有吃苦的心志更能顯明福音大能超越人間的限制。傳道人「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四7)。傳道人靠主能接受各方面的壓力,而不致灰心喪膽。

傳道人有受苦的心志是傳道人自己的事,信徒不可以為這個緣故,故意使傳道人受苦;有時教會經濟能力能夠負擔還故意「刻薄」神的僕人,這怎能表明對神僕人的尊敬呢?使徒保羅教訓我們:「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五17

在初期教會,長老、監督、牧師的稱呼都是指為主傳道的教牧。信徒對神僕人的敬重,也表明他們對神僕人所傳的道的敬重、寶貴與欣賞。信徒對福音的欣賞與珍重正是應用福音,活出福音真理的基本動機。正如詩人所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畫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

堂會財力與教牧需要

和諧、蒙福的教會中的長執與教都為對方著想,長執、會友也常為教牧的需要而關心代禱,並願意較豐富地供應教牧的需要。教牧也存愛護教會的心,不想給教會財務太大的壓力,盡量善用教會的金錢來發展教會的聖工。在每年訂定教會財政預算的時候,長執總是樂意為教牧定出較為豐厚的侍遇。教牧為了教會聖工的需要而願意接受較為微薄的待遇,充分顯出牧人的心志,認為生活的需要是父神透過教會直接供應的。父神知道僕人的需要,只要僕人向父神忠心,憑信心仰望,祂是會按時作適當供應的。

正如使徒保羅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四11,12

教牧若是存雇工的心態,那就完全不同了。這種教牧常以教會的長執為雇主。每每提到薪金福利,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並不顧念羊群的光景,也不體會父神的心意。若是待遇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撇下羊群遠走高飛,「東家不打打西家」。如此這般怎能贏得會眾的敬愛,父神的喜悅呢?

教牧待遇與教會增長

教牧、長執能彼此切實相愛相顧的教會,必會成會增長的教會。因為教牧本身的犧牲、投入和完全擺上,教會的長執、會友也會效法教牧作同樣的犧牲、投入和完全擺上。上下同心,完全擺上的教會怎會不增長呢?如果教牧不嫌待遇菲薄而完全擺上,會友也會在金錢奉獻上盡力擺上,使教會經濟充裕,得以發展聖工;而且人手多,全民皆兵的參與事奉,蒙主憐憫的教會怎能不增長!

相反來說,教會長執若故意苦待神的僕人,讓他捉襟見肘,有許多後顧之憂,他怎能專心事奉、全力擺上而使教會增長呢?況且,對神僕人吝嗇的長執,視自己如雇主一般,又怎會全心投入帶領會友獻身、獻金,熱心參與教會事工而使教會增長呢?

得過且過與多聘教牧

有人主張以廣東人所說的「看菜吃飯」的心態來制訂教會預算,有人則以「福音異象,使命託付」來計劃教會的預算。「看菜吃飯」的人雖認為自己有「腳踏實地,實事求事」的長處,但以教會聖工發展策劃來說,很容易以「得過且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心態來擬定教會的禾場來作有異象、有膽色的信心投資。對於聖工的擴展、教牧的增聘、教堂擴建、福音的外展都採取保守的態度。年復一年,使教會聖工停滯不前。故此,不論教牧、長執都必須具備「教會增長」的異象來帶領會眾拓展神國的境界。

總括來說,在釐定教牧待遇的事上,教牧與長執都不應以世俗商場中「討價還價」的心態處理。只有教牧、長執明瞭兩方面互尊互愛的契機,而能善用其中微妙的關係,以產生適當的平衡,才是教會蒙福的途徑!

 

全面照顧的成熟教會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20

高雲漢牧師

教牧長執,相得益彰

教會根基是主的道與愛,教牧傳道接受主的呼召,是要傳揚主道表彰主愛。一間教會多年來若能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教牧傳道提供真理的教導,挑旺恩賜,扮演教練顧問的角色,為要裝備聖徒,各盡其職;而教會的執委會則作出各種行政決策,發揮領導的作用。在教牧、長執、各部部,長、團契職員都能謙卑地順服教會的行政決策,努行執行,使整個教會走上同歸於一的成熟境地!

家庭和諧,敬虔康莊

教會是神的家,大家庭的相愛合一,是許多小家庭相愛的模式與動力。教會的存在不單為了教會本身的興旺,更為了個別家庭的興旺,以及每個成員的成熟與長進。因此,我們不能單在崇拜聚會中有敬虔,在團契中彼此相愛;更要將這種敬虔相愛的教會生活帶進每個信徒的家中,在各人的家中有敬虔靈修和相愛關顧的生活。

肢體關顧,手足相幫

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所以我們要以神賜給我們的愛心,在真理的基礎上彼此相愛。教會中設有關懷部,為要促進教會信徒彼此相愛和關顧。但是信徒間的相愛關顧仍是短暫和表面的,真正的切實相愛,仍須在家庭中實施:敬老慈幼,上下有序;讓整個家庭感受到愛的溫暖,每個人均能在愛的氣氛中成長:接受愛,施予愛,使我們的教會與家庭,都能成為世人羨慕的家庭。

生命小組,分枝成長

許多基督徒懷念青年團契相愛關顧的親切情誼,可是當教會擴大,青年人年歲漸長,又成家立室,又怎能實施肢體間的彼此相愛、彼此關顧、彼此認罪和饒恕、互相扶持重擔和督責成長呢?實行不同年歲的團契和生命小組,就能達到以上目標。生命小組的每個組員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從組員身上,我們學習彼此了解和接納等功課,故此,生命小組的成員不可以三年五年一成不變,不然就沒有新的學習。因此,生命小組每年當訂立新的成長目標,彼此督導,運用恩賜而邁向成熟。來吧!積極重新分組,接納新組員,擴大彼此相愛的圈子,使整個教會都感受到肢體相顧的甜美生活。

學習主道,教學相長

使徒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的信徒禱告,要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他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腓一9-11)肢體相愛的生活必須建立在聖經真理的基礎上。主日學是教導聖經真理最適合的地方,華基教會愛正堂成人主日學有五年制的學習課程,盼望每位慕道朋友及信徒會友都能參加,有的做教師,有的做學生,有的則學習做教師;盼望每班至少有兩位以上的教師,用團隊教導的方式產生更多教師。無論教導或學習,大家都是主的門徒,盡心學習主的真理,務求每人都有長輩作為導師,每人也有青年後輩作為門徒,一代又一代延續地教導下去。

恩賜運用,專一挑旺

正如身體上每個肢體都有一定的功能,教會中每位信徒也有不同恩賜。故此,教牧長執以及弟兄姊妹們,都要彼此幫助、發掘、操練及運用自己的恩賜,團契及生命小組就是最適當的地方。盼望各教會團契小組的事奉不在乎職責崗位是甚麼,主要在於恩賜的操與運用。在團契中,恩賜操練成熟後,可以進而在教會各部事工中事奉,不管是基教部、傳道部、關懷部或敬拜部,盼望都有一群人專在某一部門事奉,使我們的事奉更有深度,各部門的事工更有連貫和統一。

歡欣敬拜,讚美歌唱

教會相愛相助,運用恩賜的最終目的,是要討神喜悅,遵行主旨。願我們的生活能成為聖潔的樂章,榮耀歸讚美神。主日崇拜是一個充滿感恩讚美,奉獻和敬拜的聚集場所,人們俯伏認罪,謙卑受教,一同獻身和讚美。

華基教會有講粵語、華語和英語的會眾,祈盼各堂會眾發展他們獨特的地方,使不同語言和背景的人,都能歡欣快樂地合一敬拜神。又盼望我們在真理信仰、讚美詩歌上,都有一些大家容易認同的信條及詩歌,使我們能表達同心敬拜的心態。例如愛正華基堂早期的會友都能背唱<華基信徒基本目標歌>,或大家同頌<使徒信經>,或每季有一首「主題詩歌」,務求敬拜更加歸一,有活力的詩主喜悅。

教會增長,擴堂植堂

教會應該有質的成長,也有量的增長,因為神愛世人,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據華福中心加拿大辦事處的調查,一九八六年多倫多(Toronto)華人基督徒人數約佔華人人口6.5%,但一九九二年基督徒人數的比率減至3.8%。懇求莊稼的主,打發更多的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感謝主,華基教會自一九七五年創會以來,一直為教會增長而努力,有教會增長的心態。我們享受植堂增長的喜樂,也體驗植堂生產之苦,但這都為福音的緣故,為了擴展天國,我們將不辭勞苦,繼續努力。

普世差傳,近類遠邦

我們既靠基督得蒙救恩,今生永世都蒙恩福,豈能獨善其身,不與世人分享?主耶穌升天前要我們在本地的耶路撒冷,近處的撒瑪利亞,猶太全地直到地極,為主作見證。

感謝主,華基教會的弟兄姊妹自創會之初,已關注普世差傳。我們更必須經常提醒自己是否失去起初廣傳福音的異象與使命。普世差傳必須先從本地做起,華基教會名為「華人社會教會」,我們對多倫多、愛正區的華人社區有多少了解和參與呢?這都值得我們重新反省評估後,再訂立新的策略和方針。求主賜我們廣大的胸懷和勇氣,面對這極大的挑戰。

在海外宣教的經費上,神已給華基教會弟兄姊妹有信心的負擔與奉獻,但在親身參與海外宣教的人力上,我們與其他教會比較,實在相差太遠。莊稼的主啊!求你打發工人出去收割已熟的莊稼。我們仍需在差傳教育、短期宣教的事上繼續努力!

教會合作,為主發光

為了廣大禾田的需要,近年來在多倫多興起了許多福音教會,既然都是主所設立的教會,教會與教會間就必須緊密合作,為大使命齊心協力,攜手邁進,務要將福音遍傳。

神帶領華基四堂:愛正、城北、美堅、麥城組織華人基督傳道聯會。聯會組織已潮趨健全,有許多計劃與目標。在華基聯會的帶領下各堂齊步向前。不但如此,多倫多還有教牧同工齊集的華人福音同工團契、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加拿大的福音團契,以及其他聯合性的福音事工。我們必須本著相愛合一、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的心態,積極參與,世人就能看出我們真是基督的門徒,將榮耀頌讚歸我們的父神。

華人教會長大成人的跡象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20

 

高雲漢牧師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必須逐漸增長,正如耶穌在十二歲的時候,祂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乽中一齊增長。故此,使徒保羅勸勉以弗所的教會也說: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基督所賜給教會的這些恩賜,都是神話語的職事,藉以訓練裝備聖徒,使他們發揮各自的恩賜,盡上各自的職份,因而培養作為基督身體的教會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耶穌基督曾經是馬槽裡的聖嬰,幼稚軟弱,處處需要別人愛護、餵養,還需要父母抱著逃難到埃及去;後來他逐漸長大,並自己在聖殿裡,一面聽一面問,以父神的事為念,不斷追求真理的知識,但仍需要人關心尋找;後來再繼續成長,在加利利的海旁教訓人、醫治人、餵養人、呼召人跟隨祂的腳蹤行。最後祂繼續成長,終於為了救贖世人,甘心捨命於十字架上,而且從死裡復活升天,使人得稱為義,得著生命。

主耶穌的成長經過馬槽、聖殿、加利利海旁,十字架上而終於升到天上。我們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也要經過不同的階段,逐漸成長,直到我們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某些跡象可見,顯示成長過程中所達到的階段,故此,我們也觀察某些跡象來談論華人教會的成長!

從幼稚吃奶到能喫乾糧

使徒保羅曾經責備哥林多的教會經過長久年日仍不長進,是基督裡的嬰孩,他從三方面的跡象來顯示他們幼稚。

第一, 他們「只能吃奶」。這裡所說的「奶」是指比較淺易的道理,是間接經過母體消化的道理,未能直接領悟比較深奧教義性的道理。目前許多華人教會的信徒多喜愛故事性、見證性、靈修性的信息,常覺得教義性的道理枯燥無味,多求生活的情趣,少追研真理的原則。

第二, 他們「分爭嫉妒」。屬人肉體的成份不多,屬靈生命的成份太低。故此,仍跳不出小圈子的地盤主義,結黨紛爭、驕傲嫉妒,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在有些地方,華人教會也是這樣,但可幸有不少地方的教會,已能謙卑合作,不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到別人的事。

第三, 他們「效法世界」。當時保羅責備他們和「世人一樣」,「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動」。令天,有些華人教會似乎仍未能從世人中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的國度,反而像屬世的團體,以世人處事的方法來處理教會的聖工,以致把教會世俗化。但感謝主,有許多華人教會卻能以神的話語作為處事的標準,凡事討主的喜悅。

從猶疑不定到信心堅定

保羅勸勉以弗所的教會說:「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象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今日在大陸的華人教會,因為缺乏有系統的真理教導,許多初信主的基督徒都常受異端邪說的攪擾,飄來飄去,未能分辨是非,不知何去何從,真是幼稚可憐。

幸虧有福音廣播,供應一些真理栽培,也有不少教牧長執,參加短期培訓,但是所做的一切極為有限。許多東歐及中南美洲的華人教會,因為缺少傳道人的牧養,教會的情況亦一樣。感謝主,最近興起不少教牧長執,願意參與短期培訓工作,這也是教會成長的一些跡象。

從單單接受到廣泛施與

馬槽裡的聖嬰單單接受別人的照顧,而加利利海濱的耶穌卻是廣泛的施予。華人教會早期處處接受外國宣教士的照顧,到目前已學習參與差傳的行列,不單顧念本堂的需要,也願差人差錢,顧及外地福音的需要。

可是根據世界華福中心估計,海外華人教會有七千多間,其中只有一千間華人教會積極參與普世差傳工作,還有六千間仍未從事差傳事工。盼望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華人教會都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邁步參與普世的福音工作,尤其是跨越文化的福音工作,華人教會成長的量度,也可從對差傳事工的參與上看得出來。

從心胸狹窄到廣大包容

記得一九五零年代,香港許多教會因大量難民的湧入而像雨後春荀,生長迅速,但當時各教會都非常著重自己的宗派,甚至每常攻擊其他的宗派,標榜自己的正確。那時剛剛信主的我,一股熱心,到不同的教會去聽道,每當我聽到攻擊其他教會的講道時,心中產生無限的惆悵與迷惘,心中常自問:「到底真理是甚麼呢?到底愛心在那裡呢?」感謝主,在華人教會中興起「華福運動」,高瞻遠矚,登高一呼,喚醒華人教會的領袖,認同「華人教會,天下一心,廣傳福音,直到主臨」的崇高目標。

從堅持己見到互相尊重

感謝主賜給基督教教會有不同的宗派,像基督的身體,有不同的肢體,而各肢體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恩賜。基督教會的真理何等廣大深奧,沒有一間教會能完全充份表達,如果某一教會要堅持己見,認為全部的真理都在自己的教會裡,那很可能是盲人摸象的識見,成為幼稚可憐的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偏差小見。若是我們認為各宗派都是基督身體中的不同肢體,各肢體都有他的特點、長處與恩賜,我們就會彼此欣賞,互相接納,大家發揮自己的長處,為基督的福音齊心努力,認識到各個教會都是基督的禾田中的某一角落,齊心事奉同一位莊稼之主!哈利路亞!

從單顧本堂到增長植堂

一間健全成長的教會,不單顧到普世差傳的事工,更也顧到本地福音工作,不單要求本堂信徒質素的成熟,更也顧到數量的增長。保羅描寫教會如田地,一粒麥子種在田裡會長出許多子粒來,我們各人盡本份栽種、澆灌,神叫種子生長,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數量增長,不單是本堂的人數增長,更藉著植堂而增長。

神叫亞當的後裔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不是亞當生了眾多的兒女,乃是藉著亞當兒孫們組織家庭而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主耶穌頒給我們福音大使命,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乃是藉一代傳一代,連綿不絕的門徒訓練,一個信徒要靠主恩產生另一個信徒,一個教師要產生另一個教師,一個教牧要產生另一教牧,一個團契要產生另一個團契,一間教會要產生另一間教會,一個國家的信徒要產生另一國家的信徒,就是這樣,能使萬民都作主的門徒了。

從單槍匹馬到各盡其職

保羅很明顯的指出,神賜給教會各樣的恩賜職責,都是各要裝備聖徒,各盡其職,因此教會是否長大成人,要看教會中的聖徒,是否接受培訓,都能發揮恩賜,盡忠職守。有不少華人教會的教牧忠心苦幹,為主燒燼,雖也看見一些成果,但是忽略了訓練栽培,盡量給與信徒有委身事奉,參與決定的機會,縱然也會見到增長,但無論如何,未能稱為長大成人的教會。

從單顧自己到愛心建造

裝備聖徒不單是知識技巧方面的傳遞,更是生命愛心方面的建立,成功的軍官可以訓練一支精銳的部隊為自己爭戰;蒙神喜悅的教牧必須帶領整個教會「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宜,百節各職,照著各愛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是何等美麗的一幅圖畫!何等寶貴的一些原則,但願我們這些忠心事奉神的人,不但不注重個人的成功,更在主愛的團契裡消失了自己,但願整個基督身體長大成了!

從貪圖安樂到受苦殉道

在主愛的團契裡成長是溫暖、喜樂、平安、和諧的生活,但是愛我的主有時也讓我們經愛的管教與磨練,使我們的生命不單生活在溫室之中,更在風雨飄搖之中鍛鍊出強勁的生命,復活大能的主容許苦難臨到我們,使我們的信心經過火的試煉,比精金更寶貴,更能顯出我們生命的成熟,在中國大陸有不少教會曾經過火的洗禮,曾經燒去不少的雜質,也鍊出不少堅強的見證人;我們海外的教會也經得起火的試煉嗎?我們不是要自討苦吃,但是若有某一方面的苦難,也是衡量我們的教會和我們自己在主裡的成長,到達如何的地步!

我們雖然未能以統計數字或具體的實例來顯示華人教會長大成人的跡象,但在理念方面提供一些教會成長的指標,或許也能幫我們邁向成長的道路。

 

像家的教會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19

高雲漢牧師

北美有不少校園團契查經班,後來均逐漸組成教會。為甚麼呢?因為他們認為教會是神的家,那才是合神心意的團體。在神永恆的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幅溫馨家庭的圖畫。

最初,當父神將夏娃帶到亞當面前時,在祂心中似乎已經浮現了「家」的景象。後來,神對挪亞、亞伯拉罕,甚至整個以色列民族,都是「家」的揀選。當以色列人偏離正路,而被神擱置一旁的時候,神揀選了「教會」作為祂的家;但是神最終的目的,是要為祂的兒子建立一個完美的天家。現在地上的家庭與教會,如小學、中學、大學一般,好像是訓練的場所,讓我們預備進入更美的天家;又正如太空人要進入太空之前,必須在地上經過嚴格的訓練。我們將來要與基督一同管理天家和宇宙萬有,我們就必須先在地上學習管理神的家─教會。若要管理神的家─教會,就必須先善於管理自己的家。父神有許多課題要我們在不同階層的家中學習。那些課題是甚麼呢?茲舉數點與大家分享:

生命聯繫

正如嬰兒在我們的家庭中出生,要進入神教會的家,也必須由聖靈重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2:18,19)神的話語應許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的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了。」(約1:12)所以,神教會的家與人間其他社團不同,神的教會不可與同鄉會、同學會或任何慈善團體相提並論,因為有生命本質的不同。

家的歸屬

地上所有屬於基督的人都是普世教會的一份子;但神又設立許多地方性的教會,使神的兒女在當地有一個具體的家園,是眼可見、手可摸,可以彼此交往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教會。教會有特別為敬拜而建造的教堂;教會也可以在學校、在家庭中舉行聚會。這如同一家人可以住在房屋裡,帳蓬裡,甚至山洞裡。在那裡,家人可以得到溫暖、安息、餵養、照顧,使家人生命成長,恩賜挑旺!

彼此相愛

將來在天家裡,「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聖徒所行的義。)」(啟19:7,8)這裡為甚麼說「羔羊」而不說「神的兒子」婚娶的時候到了呢?因為羔羊代表犧牲的愛。聖徒所預備的細麻衣也代表歷世歷代的聖徒為主犧牲的「義行」。這是一個永恆的「愛」的結合,這是何等美妙的象徵,何等甜蜜的描述!難怪主耶穌要命令祂的門徒必須彼此相愛,才有資格稱為祂的門徒(約13:34,35)。教會是神「愛」的居所,也是神兒女相愛的家園(約15:9-17;約壹4:7-21)。地上的教會常為事奉的效率而爭執,但合神心意的教會寧願犧牲事奉的效率而保持相愛合一的精神。

彼此尊敬

在神家相愛合一的基礎上,我們不單對主,對父神常存敬畏之心,敬虔度日,也在教會中學習長幼有序、互相敬重、彼此順服的態度。記得早年在教會中有一位初信主的青年,因為在教會中大家彼此以兄弟姊妹相稱,他也稱自己的父親為弟兄,弄到啼笑皆非。使徒保羅教導提摩太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5:1-4)我們常在教會中講到領袖才幹的發展,卻忽略了才幹的培養。要作領導必先順服,可是彼此順服是何等重要的課題啊!連主耶穌自己也不斷地學習順從。盼望我們的教會能多學習順服的功課。

彼此服侍

神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在基督裡互為肢體,每一個肢體都有其功能,各有恩賜,應該彼此服侍。在我們的家庭中,每一份子都有義務負擔一些家務,或割草、剷雪,或煮飯、燒菜,或掃地、清潔,或搬檯擺凳,或洗碗、抺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按自己的能力盡一份力量,大家有享受,有所貢獻,真是何等喜樂!有些教會的聽眾和觀眾太多了,某些人做到累死,某些人卻坐到厭死。讓我們在主的身體裡每個肢體都參與事奉,成為一家健康的教會!

彼此教導

我家中有許多兄姊妹,單靠母親的能力實在照顧不了,所以我們都是大的帶小的,分頭照顧、教導。在教會這個大家庭中,也應該如此。主耶穌頒佈的福音大使命,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訓練門徒。保羅也勸提摩太要訓練門徒,一代傳一代,生命影響生命。各人都必須有自己的導師,各人必須有自己的門徒。或用一對一的方式,或用小組作靈命與事奉的訓練。無論如何,都要作彼此教導的職事。

彼此擔當

較大型的教會,因為人數眾多,難以切實發揮彼此關顧、彼此擔當的功能。因此必須按年齡分成不同的團契,若分成背景相似、地域相近的小組則更好。因為小組人數較少,容易傾心吐意、暢所欲言,分享內心的喜悅和憂愁,擔當彼此的重擔。藉著祈禱、關懷,以實際行動來實踐信徒有愛的生活。當然,各人自己能擔當的事,必須自己先盡力負責,才再借助別人的援手,那就輕易而舉,輕鬆得多了。

彼此饒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行走天路時,常常會遇見失敗。我們軟弱的時候,在充滿愛心的教會裡,絕不能彼此批評論斷,落井下石;反而要彼此寬恕,像主耶穌饒恕我們一樣。假若有人得罪我,我要學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禱告一次不行,再禱告一次,直到心靈釋放,充滿主基督憐愛的心。然後,再採取行動,自己主動尋求與得罪我的弟兄和好!

家的繁衍

父神囑咐亞當、夏娃:「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1:28

主基督也命令門徒「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28:19),因此無論是屬肉身的家庭或是屬靈的家庭,我們都必須生養繁衍。教會是神的家,必須藉著植堂,在其他地方建立神的家庭。我們可在本地不遠的地方植堂,或藉普世差傳到遠方植堂,總要使神的國度拓展,神的家庭繁衍。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在不同地方的神家,都要同歸於一個天家,與三一真神共享永恆相愛的生活,哈利路亞!阿門!

華基教會增長模式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1:00

整理:張余杏貞updated 2009.1

一九七四年底,高雲漢牧師在中華傳道會(CNEC)一個差遣禮中,被差派往加拿大多倫多做植堂開荒的工作。翌年一月,第一間「華人基督教會」,簡稱「華基教會」,就在當地開始第一個主日崇拜。

由這個根據地作起點,加上創會期的七個家庭,一位牧者的帶領下;經過三十四年來的不懈努力和忠心耕耘,「華基教會」現已增長至十一間教會,合共六十多名教牧同工,偏佈大多倫多幾個主要地區近郊城巿。每主日國、粵、英三語二十八堂崇拜,超過六千五百人參加聚會。在九間「華基教會」中,其中六間已擁有自己的堂址,其餘五間則每週租用學校或社區中心作聚會用。

在按照神的心意和引領下,「華基教會」三十四年來見證著生命成長的教會,不但靈命恩賜得以建造,而且堂會、工人、信徒人數也一起增長過來。創會牧師高雲漢牧師認為,「華基教會」增長迅速,完全是神的恩待、聖靈的工作,和當地華人對福音反應熱烈所致。探究教會發展的遠近因由,不難發現他們自立會初期,即有獨特而清晰的五個異象與使命,並一直在教會中貫徹實行,是促成教會增長的成功因素。

異象與使命

高雲漢牧師認為現代人生活忙碌,信徒也難免事務繁多,思慮煩擾;待歲月磋跎,到頭來卻一事無成,徒添空虛惆悵。於是,他從起初就勉勵華基信徒做人要有目標,教會中的小組要有方向、團契如是;甚至整體教會更應尋索神的心意,憑信心釐訂教會的獨特的宗旨與目標。

「華基教會」在教牧長執的帶領下,清楚定下五個異象與使命,雖然其中各項的優先次序和輕重或有不一,但卻成為日後「華基教會」發展的重點和精神所在。這五個異象與使命分別是:

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12:30-31; 13:34-35; 17:20-23)

一個培訓門徒的群體 (28:18-20; 西1:28; 提後2:2)

一個增長植堂的群體 (2:41-47; 9:31; 16:4-5)

一個普世差傳的群體 (28:18-20; 24:46-48; 1:8)

一個關懷社區的群體 (5:13-16; 9:35-38; 25:34-40)

在教會早期首七年,以推行第一、二點為最重要;後來漸次加強其後各點。

這五個異象內容和論據是甚麼?在教會中如何實踐?推行上的先後次序,或為何二十多年來仍堅持實行,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一.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華基教會」的領袖們時常用一個「家」來譬喻他們,「華基教會」現在有九個堂會,他們就這樣形容自己說:「我們華基大家庭啊!」

高雲漢牧師強調相愛合一是教會最主要的根據點。在這個充滿矛盾、衝突與冷酷的世界裡,人們內心都渴慕尋找一個真誠相愛的家園;特別在移居海外的華人心靈裡,對家的感情和渴求,更有另一種深層的意義。

他這樣說:「教會要有像家的教會,信徒將來與基督一同管理天家宇宙萬有,就必須先在地上學習管理神的家:教會。神的教會有別於同鄉會或各種社交團體,因為教會是有生命本質的不同。在『相愛合一』的大原則下,信徒如同一家人,在教會中得到溫暖、安息、餵養、照顧、家人的生命就得到成長。『天上地下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弗3:15)父神揀選『華基教會』這個大家庭,本有祂的美意,就是要我們成為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

「一間華人群集的地方,真誠相愛的教會,必須流露基督馨香的見證;教會能醫治心靈的創傷,彌補人生的裂痕,這個『家』正是人們渴想停留的地方。在相親相愛的根基上,聖工才得以順利推行;中國人的諺語:「家和萬事興」,是會友信徒間彼此勉勵的焦點,也是親密關係的關鍵所在。」

年代的「華基教會」,百分之八十的會友都是留學生;其後香港政局變化,而一九七三年,加拿大政府移民「大赦」,大批學生便申請居留在加拿大,成為教會穩定的根基。教牧信徒就本著「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的教導,在各方面悉心關懷這些會友,也教導他們在基督裡以相愛合一為大前題,彼此謙讓和容忍。這些會友人才濟濟,許多是醫學院的學生、藥劑師、工程師等優秀人才,經過適切的門徒訓練後,這群人都成為教會日後的信徒領袖。

在實際推行相愛合一的手法上,「華基教會」透過在教會中推行生命小組。各堂會信徒按年齡加入不同的團契,在團契中又細分成不同的小組。因為小組人數較少,彼此較容易坦誠相交、彼此關顧,實踐肢體間彼此相愛、代禱認罪和饒恕的功課;小組生活也能促進信徒靈命增長,發揮領袖才能,給平信徒參與事奉機會和人數激增的好方法。小組事工在華基每間堂會都積極推行,有相當美好的成果。

各堂教牧長執也認同這個「相愛合一」的大原則,在同工事奉配搭上,總以同心協力,建立真誠相愛的教會為要務;他們更強調合神心意的教會,應該寧願犧牲事奉的效率,而保持相愛合一的精神。他們一直追求不分上下,彼此尊敬與服侍,也學習彼此擔當和饒恕,一個「家」得以繁衍,堂會與堂會間就能和睦共處。

二.一個培訓門徒的群體

華基早年的青年信徒,許多成為日後各堂會的領袖,其中不少更全時間奉獻,成為委身事主的教牧同工。

華基培訓門徒,是教會領袖各按自己不同的層面和事奉崗位,鼓勵與提攜有心志的信徒作接班人,給予事奉機會;並以身作則,深深相信青出於藍的道理。他們有這樣的一段話:「一個牧師產生一個牧師,一個執事產生一個執事,一個主日學老師產生一個主日學老師;如此類推,每個事奉崗位都能產生非常優秀的領袖。」

事實上,今天「華基教會」就已有超過二十多位牧師傳道,是在自己的教會蒙主呼召、接受培訓、實習和任命,在屬靈生命和心志成熟上逐漸長大,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在培訓年青牧者時,「華基教會」除了起用在他們當中成長的傳道同工外,也歡迎來自海外或其他教會,有委身心志的神學院畢業生,他們有機會來到「華基教會」做實習同工,接受培訓,及至後來成為他們的傳道牧者。

不但如此,就是各堂會的執事或平信徒領袖,也刻意揀選肯追求的弟兄姊妹,注意他們的靈命增長,品格發展,給與充份的事奉機會,加上適度的欣賞與鼓勵,在長期的信徒培訓中,帶領他們一步步向前,體會信仰人生愈走愈豐盛的道理,他們的恩賜得以發揮,便成為教會的重要柱石。

在一次「門訓」論壇中,牧者傳道都發表獨到的意見,從幾位顧問牧師或主任牧師的部份講話中,可略見「華基教會」門訓事工的重點所在。

高雲漢牧師:「主耶穌順服父神旨意在世傳道,除了完成救贖大功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門徒。...有時我們太過急功近利,注重教會急速人數增長,而不夠忍耐專心,來揀選一小群門徒作深度的栽培。」

吳國寶牧師:「門徒有別於信徒,門徒必須背負十架跟隨主。訓練途徑有二:身教勝於言教和因材施教。」

陳琛儀牧師:「傳統門徒培訓工作著重知識的訓練,近年開始注重恩賜發掘,進而到靈修生命的操練。我認為訓練重點及進度雖不同,但門徒培訓最終目標是屬靈生命品格的塑造,叫門徒的生命像主耶穌。」

吳克定牧師:「提拔領袖偏向恩賜而忽略屬靈的成熟,以致事奉中易產生人際摩擦。應嘗試鼓勵信徒寫靈修日記,結靈程伙伴,提倡禁食禱告,多閱讀屬靈書籍,著重靈增長。」

三.一個植堂建堂的群體

教會植堂與培訓門徒息息相關,一間教會產生另一間教會,一代傳一代,是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佈道植堂事工的得與失,則在乎教牧同工領受的負擔有多少。

佈道植堂的負擔,在華基各堂教牧長執中,一直有強烈的使命感。自從一九七五年以來,「華基教會」先後多次植堂,將優秀的人材差遣到不同的社區植堂佈道,其間迅速增長,人數增加,全因為植堂建堂的使命感驅使。

為了遵行主耶穌的福音大使命,各堂會上下一心,在平日生活中作美好的見證;又不辭勞苦,定期頻密組織福音探訪隊,由二、三人組成,每星期出發,在不同的地區作佈道工作,成效很大。有系統性的慕道班或查經班全年都有舉辦,各類型的大小佈道會,更是收割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在福音佈道的同時,建立堂址也是「華基教會」奮力達到的目標之一。他們落實在一個根據地作光作鹽,把敬拜神的教導代代相傳;然後從一個地點,延伸至鄰近地區,再擴展至更遠的地方。他們更認為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社群需要,在不同的地區植堂,較易照顧語言、文化、經濟及社會背景相似的群體。

華基教牧長執及信徒都樂意委身植堂事工,在他們兩次的建堂歷史中可見一斑。一九七九年,「華基教會」為了福音的緣故,想購地建築第一個堂址,當時銀行建堂基金只有兩萬二千元加幣,可是透過全教會三百人上下齊心,憑信心仰望神,在兩年內竟然完成一座連地帶建築物,耗資七十六萬元的宏偉工程。及至二零零零年,最新落成的一座華基教會,擁地四點一七畝,卻只用了二十九萬一千元成交,並得蒙政府批准,改為興建基督教教堂用,也確真是奇蹟。他們將榮耀歸給神:「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神的靈,方能成事。」

植堂建堂的地點選擇,對教會增長的影響甚大。據他們過往的經驗顯示,要掌握適宜的地區開展植堂事工很重要:要選擇當眼的地點,易去到的地方,華人聚居、交通方便、便利泊車;有時更要考慮華人群居移動的方向,這都構成教會是否快速增長的助力。當教會堂址落成,增長步伐便會隨即加快。「華基教會」在幾次植堂事工中,都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華人激增的新社區成立而不斷遷移,結果教會也確實因而迅速增長。

四.一個普世差傳的群體

華基自成立第一年開始,高雲漢牧師即帶領會眾積極學習普世差傳的功課。一九七五年,教會全年的奉獻只有七千多元加幣,人數稀少,教牧與信徒領袖卻願意將其中一千元用在差傳的事工上。他們一致認為,全力支持差傳的理由是合乎聖經,主的命令;他們更體驗一間注重差傳和植堂的教會,就是增長和蒙福的途徑。

起初的差傳事工,只是當宣教士路過本地,順道有差傳主日,對宣教士有愛心的奉獻和支持;到立會後第四年,就開始正式籌辦差傳年會。截至今年(2008年)為止,已舉辦了三十屆差傳年會。每年各堂合辦的差傳年會,在一年前已開始策劃,選定一位教牧同工主領下屆籌備事工,與應屆領袖一起合作。每個堂會不但有負責差傳的執事,好些更設立差傳部,甚至鼓勵每個團契都有負責差傳的職員,挑旺每位會友對差傳事工的負擔和參與,更發動信徒每人一生至少參加短宣一次,鼓勵所有願意委身事奉主的信徒,優先考慮在差傳事奉中作宣教士。

海外華人基督徒的差傳使命日益增強,在探索「華基教會」的差傳路線和重要策略時,他們明顯地表達一條差傳路線:首先支持當地傳道同工(nationals),注重及培訓當地傳道人,建立堅強的本土基督教會,支持當地的傳道同工,比外來宣教士更為有效。其次是向福音未及的群體差派宣教士,學習當地語言文化;第三是全球華人;第四是帶職宣教士的事奉,鼓勵領袖及弟兄姊妹參與長宣及短宣工作,支援普世差傳事工。他們的差傳新方向是考慮海外植堂,或在加拿大原著民中建立福音中心;也盼望能聘請有經驗的華人宣教士作為教牧,在堂會間實際推動普世差傳的工作。

三十多年來,「華基教會」每年的差傳事工都有美好的成果,經費更是逐年遞增,由第一屆的加幣一萬二千元,到今年的第三十屆,弟兄姊妹的信心認獻已超過一百五十萬加幣,共支持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基督教機構,超過一百名宣教士及基督教機構同工。

華基各堂受聘的教牧傳道,第一年均在聯會資助下,會到一個短宣工場實習,以開闊普世福音需要的眼界,也體驗差傳的福音使命。在教牧長執身體力行和教導下,各教會有鮮明胸懷普世的異象,許多信徒都願意學效帶領者的模式,參加普世差傳的行列;上行下效,大家同心合意,差人出錢。每年不同組別的短宣隊在各堂按時出發,足跡遍佈世界每個角落;每年委身事奉的信徒,在神學院校入讀進修,都是「華基教會」全力推動差傳事工帶來的效果。

五.一個關懷社區的群體

每間「華基教會」的英文名字中,分別都有Community Church(社區教會)的稱號,從起初開始,他們就有願意服侍社區,在人群中作鹽作光,有美好見證的異象和心志。他們認為教會要成就完全的事奉,扶老攜幼就需要兩相並重。

聯會屬下的第一間托兒所,「牧幼托兒所」於一九八三年成立,在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和合資格的老師帶領下,一直提供以基督教為本的愛心托兒服務,造就了許多健康快樂的孩子成長,也扶立社區內許多年青夫婦和家庭;他們的愛心服侍,全人關懷,很能得到當地社區人仕的讚許和認可。

一直以來,在華基各教會中,都不停斷地與當地華人社團或非牟利團體合作,拓展不同類型的社區服務;在實際運作上,每間有堂址的堂會都樂意提供場地,主動找會友當義工,定期開辦適合青少年、家庭婦女、耆老,以至其他年歲的活動;也開設新舊移民喜歡的英文班和入籍班,不同興趣的娛閒活動等。於是,教會的堂址不單在星期日早上開放,就算一星期七天,每天都有人流出入,在社區中確實做到服務人群的目的。

各堂會也積極關注其他族裔或群體的需要,每年都有好幾次食物或寒衣募捐活動,以解貧困者的苦境。在過往的年月中,「華基教會」遇上國內外或世界性的天災人禍時,一致踴躍參與救援行動,按需要撥款賑災。在基督的愛心下,教會認同人群的需要,扶弱濟幼,盡力行善,在能力範圍內做得到的事,都盡力去作。

從拓荒到不斷蛻變

一.三個里程碑

在五個異象與使命的指引下,「華基教會」蒙神的恩待與眷顧,隨著歲月的加增,各方面的事工順序大力開展。回首過去,高雲漢牧師認為有三個獨特的里程碑,促使「華基教會」有突破性的增長。

1. 從拓荒到興建第一個堂址:(首六年: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一年)

創會初期,先借用一個地方作福音中心;有了落腳的地方,即是有了堅固的基礎。自此,招聚鄰近信徒及非信徒來參加聚會就比較容易。創建初期舉步維艱,直至一九八一年,堂址正式落成,有了屬於自己的地方,成為美好的福音據點,「華基教會」的發展從此走上規模化。

2. 華基聯會的成立與城北堂建堂:(第一個十年: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一年)

「華基教會」努力推動佈道植堂,十年間在不同地區建立了幾個堂會,在行政架構及人事管理上,都需要有更完善的組織安排。各堂會教牧及領袖經過多年的禱告等候,終於組成「華人基督傳道聯會」,簡稱「華基聯會」,並於一九八八年得到加拿大聯邦政府批准,成為法定團體。各「華基教會」隸屬於「華基聯會」,堂會間的組織和關係更為密切,也更能集中人力物力,合作推動普世差傳、特別聚會、植堂建堂、教牧福利等事工。有些事務是聯會統籌,有些是堂會與聯會合辦,所需要的經費,由各堂會從經常費中提出7.5-8%交給聯會,按各堂代表大會通過預算,集中使用,各項聖工因而更有效地發展。為了各堂會共同委身,堂會擁有堂址的產權,但委托聯會保管地契,使神的產業得到多方面的監管,以發揮同心合一的精神。

此外,他們其中一間植堂教會:「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於一九九零年在列治民山區興建教會,是當時社區內第一間有堂址的華人教會。十多年間,城北華基的聚會人數從起初約二百人增長至二千多人,成為多倫多增長最迅速的華人教會之一;又因應華人信徒與慕道者的需要,城北華基每主日上下午分設國粵英三語,共六堂成人崇拜,是當地最多華人信徒聚集的教會,也無形中帶動「華基教會」的增長更上一層樓。

3. 不停斷的植堂建堂:(另一個十年: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一年)

在這十年間,「華基教會」從不間斷地積極推動植堂和建堂的工作,在「華基聯會」的協助下,在這期間一共設立了四個堂址,兩間堂會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堂工程。有了堅固的福音根據地,在推動福音佈道、建立信徒和栽培門徒等工作,都向前大大跨進一步。

二.健康教會的十個蛻變

城北華基的主任牧師陳琛儀認為,廿一世紀的健康教會,一方面要遵行主所賜的大誡命(太22:36-40)和大使命(太28:18-20);另一方面,也要實行新約教會的領袖模式(弗4:11-16)。他說:「這些年來,華基各教會從《聖經》裡尋找建立健康教會的基本教導,在下列十方面都不斷學習與求進步。」

1. 方針:從節目導引(Program-driven)進而到目標導引(Purpose-driven)。從以節目為重點,進而到平衡發展「敬拜」、「培育」、「關懷」、「佈道」、「歸屬教會及奉獻生命」五個聖經教導的目標。(西2:6-7

2. 對象:從以吸引信徒參加自己教會為主,進而以「教會門外者」(The Unchurched) 為主要對象。(太28:19

3. 敬拜形式:從傳統的敬拜,進而發展敬虔有創意的敬拜。(約4:21-24

4. 領導:從以投票作決定的帶領,進而到教牧領袖以異象的帶領。(約10:2-4

5. 教牧團隊:從以主任牧師負責決定一切,進而到多位教牧的分工團隊負責各事工。(出18:19-23; 6:1-7

6. 事工:從以教牧、傳道為僱工,負責教會一切事工,進而到以教牧傳道為教練,訓練裝備所有信徒,發揮恩賜才幹作主工。(弗4:11-12

7. 策略:從無系統的領人歸主跟進,進而到有計劃的生命建造策略。(來5:12-14

8. 活動時間:從只以星期日活動的教會,進而到七日活動的教會;從主日只有一堂的崇拜,進而到主日多堂崇拜及週日崇拜聚會,以適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徒17:11

高序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0:59

我一直不敢寫書,因為我對「書的期望甚高,惟恐浪費紙張,浪費讀者的時間除了為求獲得學位,曾經只用英文寫過兩本論本。

早年得劉翼凌老師鼓勵,為《燈塔》寫過幾篇文章,後來牧養教會時,也曾應邀寫過一些有關事奉的文章;但是總覺得自己沒有寫作的恩賜。

近幾年來,常有聽我講道的人追問要看我寫的書,既是拿過一些學位,哪有不出書的理由呢?我臉紅耳赤,硬著頭皮回答說:「請你為我禱告,求主幫助我能出書。」

二十多年來與我一同事奉的華基教會同工與弟兄姊妹,對我關懷愛護,無微不至,也覺得我應該把寫過的文章編輯成書,而且答允出資印刷。於是經我的好同工張余杏貞姊妹悉心收集,蒐取一些我在華基教會事奉的文章,以及刊印於其他宣教刊物的短文堆聚起來;又得華福中心的編輯同工周建華牧師按照華基教會異象與優先次序分成五類,分享一下我與華基同工一起事奉的心得,以供同工同道作為牧會時的參考,盼望不會見笑。

高雲漢

2003年多倫多

 

 

麥序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0:59

 

教會,應當是「健康的教會」。

高雲漢牧師所寫這本《健康教會增長模式》,確實教導如何建立「健康的教會」。

不少教會是「瘦弱的教會」,牧者和領袖沒有能力、沒有異象、沒有方法,教會十分瘦弱!有些教會是「肥胖的教會」,只有一位恩賜極大的牧者,人數大大增加,但人在工在,人亡工息,這只是外表肥胖而已。

「健康的教會」有兩個特點:一是自我生長。好領袖仍在的時候,當然生長得更快、更強;好領袖離開,老了、死了,教會仍能繼續生長,雖然稍慢、稍弱。二是開枝散葉。在本地和外地設立分堂,並且也成長為健康的教會,這樣的開枝散葉,或快或慢,繼續不停,有子有孫,由一個地方教會,變成於許多個地方教會。

這樣,獨立教會可以發展為小宗派,小宗派可以發展為大宗派。從《聖經》的記載可見,從歷史的事實亦可見,這是基督設立教會的基要觀念和發展方向。

高雲漢牧師按著本書的原則,直接或間接建立了九個華基教會,又訓練年輕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也按本書的原則加以發展。近年高牧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神放在世界華福中心事工,各地華基教會放手交給年輕同工和信徒領袖,這九個教會仍然繼續地「自我發展」,繼續地「開枝散葉」,繼續地成長和擴大!

這教會,是「健康的教會」。

願許多華人教會,參考本書的原則,都成為健康的教會!

麥希真敬序

2003年多倫多

 

目錄

週二, 19 十一月 2019 10:41
Facebook Image

華基聯會

相愛合一 . 培訓門徒 . 增長植堂 . 普世差傳 . 社區關懷

地址: 2750 14th Ave., Suite G-05, Markham,
ON L3R 0B6

Tel: (905) 479-2236   Fax: (905) 479-2232
E-mail: admin@acem.ca
Website: http://www.acem.ca

Contact Us

Required *

  Refresh Captcha  
   

K2 Login